那年,同事的儿子阿浩就读外贸专业,学这个非常吃香,还没等毕业,已经有沿海刚开口的私企到学校“抢”人。阿浩也踌躇满志,期待着被人“预订”,在众多招聘单位里从容地作出选择,先做跟单员,熟悉环节后,再当上业务主管…… 可四年后,在他临近毕业时,却突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出口企业的形势急转直下,订单萎缩。随之而来的是不少企业“扩军”计划搁浅或延迟。费尽周折,阿浩终于在沿海一家很不起眼的私企找到了一份业务助理的工作。 实际到岗后,阿浩才知道,所谓助理,就是给老板打杂,干些从网上招徕国外订单、下料、接待客户、管理员工等大事小事。工厂在市郊,没有娱乐活动。所谓管吃管住,也就是十几个人住在一间不足四十平米的平房里,每天伙食费不到二十五元。老板承诺给“助理”的月工资只有二千三百元。同来的大学生有四个,一起“平等竞争”,谁干得好就留谁。据工友讲,先前来的大学生有的吃不了这个苦主动跳槽,还有的不等做满三个月,被老板找理由辞掉,怕转正后,用人的成本会上升。 就业的现实如此严酷,阿浩抱定决心,在厂子里做下去。即使到时被老板“开”,也算在这里学到了东西。积累经验后,再去别的地方找工作会容易些。 别的同学心猿意马,边上班边扯些理由到人才市场找工作,阿浩把他们落下的工作主动承担下来。下车间督促生产进度,大热天与工人一起挥汗如雨装货柜。疲惫不堪地回到“工棚”,冲个凉水澡,他细心检查电子邮件,给国外客户作详尽的回复。为弄懂工艺,他向老工人请教,上网找专业资料。短短三个月,阿浩俨然成了行家里手,也与打交道的外商建立了私交。由于对工厂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了然于心,他成了老板可靠的帮手。 又一轮人事招聘开始后,老板毫不留情地炒掉了另外三名大学生,又补进“新面孔”,唯独将阿浩留下,任命他为公司的副总,安排了单独的住房,月薪涨到四千元。至此,阿浩等于给自己挣来个“铁饭碗”。 老板曾私下对同行说,形势不好,炒人也成为常态,但是像阿浩这样的骨干动不得,否则,他有可能带走重要客户,厂子里无形的亏损就大了。要用非常待遇才能留住人才,以鼓励他们携手共进,力克时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