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变频器 PLC 伺服
查看: 1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人士:上班忙碌,下班沉默!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0

好友

4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19: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上班时生龙活虎,下班后却沉默寡言。如果你也是这样,可要警惕了,这是“下班沉默症”的典型特点,若不及时调整,有些人可能发展成抑郁症。从心理学角度看,“上班沉默症”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卸下面具型。小苏本是文静、内向的女孩儿。工作后,每天忙于应酬,对谁都陪着笑脸,像是戴着面具工作,回家后才能变回真实的自己。职场中,不少人像小苏一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角色。这类人下班后的沉默其实是一种“本性回归”,如果能够在两个角色间自如地转换,也未尝不可。
    精疲力竭型。工作7年的白领小王说:“以前我的工作业绩一直很好,最近却越来越觉得精力不够用,回家就不想讲话,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类“患者”一直从事着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工作,但随着职业生涯的增长,“沉默”也在增加。如果将人的心理状态理解为一座“能量场”,下班沉默便是一种能量耗竭的表现。
    压力持续型。从事IT业的小李下班后总闷闷不乐,喜欢抱怨。这类“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具有明显的焦虑特质,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和工作的界限模糊,长期得不到放松。整个人就好比一个压力锅,即使回到家也保持着一种高压状态。那么,该怎么让自己在下班后也开朗起来呢?
    首先,如果下班沉默过程中产生很多消极、厌倦的情绪,恐怕还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只有充分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才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其次,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寻找事业的兴奋点,克服职业倦怠;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职业预期,合理分配“心理能量”。再次,适当的放松是一剂良药。每天留点时间给自己,悠扬的音乐,适当地运动,和家人相处,轻松地聊天都能让自己的情绪慢慢好起来。
    其实下班沉默症概括起来就是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时侃侃而谈,但回到家却疲惫不爱说话,聚会应酬的时候也能笑容满面,但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就被称为"下班沉默症"患者。他们对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会拒绝亲友的抚慰,进入一个交际怪圈。
    刚刚提到的这对80后小夫妻本来是大学同学,相恋5年,结婚3年。原本是挺幸福的一对,但从去年陷入婚姻危机,妻子无法忍受丈夫下班后,不是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就是抱着电脑打游戏,要不就是不说话,两个人经过互相沟通后也没啥起色,最终妻子选择离婚。一些网友把"下班沉默症"划分为职场新职业病。据媒体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网友患有不同程度"下班沉默症"。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50人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63%的人担心“下班沉默症”会让人对生活失去热情。为什么会有“下班沉默症”?调查数据说,59.6%的人认为因为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52.7%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40.5%的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37.0%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而容易“犯病”的人群,也被锁定在司机、新闻工作者、警察、医生、IT等行业。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时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聚会应酬时笑容满面,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似乎患上“下班沉默症”,对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绝亲友的抚慰,进入了交际怪圈。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专家董海军分析,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此外,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事业心强的人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工作上,没充足精力去关注家庭生活。
    下班后的情感交流变得稀缺,并不意味着情感表达的退化,而是情感交流日趋“工具化”而导致的某种必然结果———职场上,无论是与上级和同事交流,还是应对客户,都关乎职位升迁和职业利益,“笑容满面”的情感交流其实更多是以程序化路径出现,作为一种工作载体,未必有太多真情含量。而与亲友的交流则不能形成互动的利益链条,“下班沉默症”的存在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情感工具化”其实不仅表现为“下班沉默症”,逢年过节例行公事般的短信拜年、短信祝节,也属此类。现代人已经习惯了将情感“物化”和职业化,只要能带来利益,只要能节省时间,只要能更有效率……情感表达“工具化”侵吞了传统的人情信仰。但正如汽车不可能取代走路,电脑不可能替代写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工具主宰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情感,还有灵魂。
    对多数上班族来说,工作早已没有了刚入职场时的新鲜,取而代之的是升职涨薪带来的无穷压力。为了保住饭碗,为了不被淘汰,为了能早日买车买房,每个上班族工作的时候都如拧紧了的发条,不管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是忍着痛,憋着劲,在拼,在跑,不敢有一丝懈怠。
    上班累,加班闷,老板的脸色是把杀人锥,慢慢的,上班对许多人来说就成了一种负担。前段时间全球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49%的中国大陆职场人士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份理想的工作,在22个亚洲和澳洲国家与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二。从中不难看出中国职场人对“工作”二字的烦躁和抵触。这就不难理解上班族下班后的沉默了:终于下班了,不用再管机器的轰鸣,不需再看老板的脸色,不必面对刁钻的客户,此时无声胜有声,难得的放松啊!所谓的“下班沉默症”就是这样一点点炼成的。
    偶尔的沉默可以让人得到暂时的放松,但是时间长了,会让一个人产生一系列消极的情绪,甚至让一个家庭处于沉闷之中。所以,在此提醒广大上班族,下班后尽量别鞋子一脱,床上一倒,一个人“宅”着。“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上班本来就够辛苦的了,下班后干嘛把自己搞得那么沉闷?多和家人交流,定期与朋友聚聚,下班时调整好了心态,上班后才有精力去拼去闯,让“下班沉默症”随风而去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我的微博|手机版|Archiver|caisg Inc.

GMT+8, 2024-6-26 08:00 , Processed in 0.0634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