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是一个人如果过分较真,则难免会碰钉子,为周围所不容。凡事糊涂些,圆通些,自然会赢得一个和谐共处的人际环境。 事实上,大凡有所建树者,都有一股糊涂劲。众所周知的郑板桥就以“难得糊涂”著称于世,但他的“糊涂”并非是实实在在的糊涂,只是为着处事的需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 “揣着明白装糊涂”,意味着“容忍、退让、放下”,这种“糊涂”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所进入的是融通圆熟之境。李白有诗云:“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意思是某些时候,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襟、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身在其中从容处事。这里凸显的,是一个人在某些特定情景中,不争宠、不吃醋,“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大智慧。“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宽厚待人的一种方式,也是修身养性的绝妙选择。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可以没有过人之处,但一定要有一颗宽厚容纳之心。 春秋时,楚王宴群臣,歌舞美酒,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忽然一阵风来,吹熄了所有蜡烛,黑暗中,一位官员趁机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烛,看看谁没有帽带。”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并大声说:“寡人今宵意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在各位官员遵嘱除掉帽子后,楚王才命点烛,如此一来,自然看不出谁的帽带断了。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着说:“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 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过关斩将,直逼郑国首都,楚军因此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就是当年摸了许姬玉手,却被楚王“糊涂”放过的那个人。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争斗,但遇到争斗时“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人礼让三分,也许会活得更盎然、更自在。活得太明白了,容易陷入痛苦的桎梏,就算有所造就,又有什么人生快乐可言? 也有“揣着糊涂装明白”的,“揣着糊涂装明白”自然是真不明白。之所以“装明白”,也许是迫于无奈而草率应对的一种人生方式。 我就认识这么一位年轻人,入职前,他得到了来自各方很好的评价,其中有一点评价就是:听话。他上班的第一天,领导找他谈话,他边听边点头;参加单位的会议,领导在上面讲话,他边做笔记边点头。
有一天,我私下问他,领导方言那么重,他每次讲了些什么,你都听明白了吗?他说,是有些听不明白。我说,那我每次看你点着头呢!他一笑:习惯了,就算不明白,也要力图给领导一个好印象呀。看来,他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怪不得他入职前就得到了“听话”这样的评价。 后来,领导给他布置工作,他点头。时隔很久,领导问起来,完成得怎样?他点头。真到了需要他交差的时候,他还真的不明白是咋回事。如此一来,他自然而然被领导狠狠数落。 不加回复的生活,一味揣着糊涂装明白,不懂装懂,是容易误事的。所以,诸如此类的“听话”实属不宜提倡,否则一不经心,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教人生陷入困境。 相对于“揣着糊涂装明白”而言,“揣着明白装糊涂”更具有值得咀嚼且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