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变频器 PLC 伺服
查看: 15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C工艺制程争夺激烈 下一个爆发点值得期待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0

好友

7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7:09: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全球半导体业己进入逻辑工艺16/14纳米制程及NAND闪存的1z纳米的量产,其中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及东芝、美光等多家正同台亮相,未来在“定律”的驱使下进入10纳米制程,争夺非常激烈,各家都认为可以领先对手。



先进制程争夺激烈

据报道,台积电在2015 Q3宣布16纳米量产后,它首先声称2016年内量产10纳米。而当三星声称可在2016 Q4量产时,台积电马上又称进程可能提前。相比之下英特尔总显得步伐似乎慢了一点,它声称10纳米要到2017年才能量产。

实际上其中含有各家的舆论宣传技巧,因为至此产业界对于特征尺寸的定义并非有统一标准,也即三家说的所谓10纳米,未必是同样的东西。

近期权威机构Chipworks作了客观比较,它认为英特尔14纳米的栅极间距为70纳米,内部互联最小间距为52纳米,这两项指标分别比22纳米时缩小了22%、35%。

相比之下,台积电16纳米、三星/GF 14纳米的栅极间距分别是90纳米、78纳米,前者只相当于英特尔22纳米的水平,后者也略弱一些,而内部互联最小间距则都是64纳米,相比于英特尔大了23%。

所以全球半导体工艺制程尺寸的历程,英特尔肯定是走在前列,至今对于业界具有深远意义的两次大的技术革新,如45纳米时的HKMG及2011年的22纳米finFET工艺都出自英特尔。它于2013年首先进入14纳米制程,然而之前的工艺节点从所谓的工艺“推出”到真正量产的时间约需4个季度,但是此次英特尔的14纳米量产又延伸了两个季度。

用线宽衡量水平已不再适用

在逻辑电路中,之前是用栅极的线宽来衡量每一代的水平,如今己不再适用。理论上,每一代之间本着0.7的比例进行缩小,然而从22纳米以下开始,制程尺寸的转换可能己是0.8或是0.75,或者说己是每两年半左右前进一代,制程前进的速度开始放缓。

另外,由于英特尔是IDM,生产自己的处理器芯片,它的各类处理器的档次差异很大,如它的顶级至强服务器芯片性能非常强大。而三星,台积电是代工,帮助fabless制造产品,包括如苹果、高通、Xilinx,AMD等。首先它们做的不是同挡次的产品,而量产时的成品率也有差别,有的可能是90%,而有的仅70%,产能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从严格意义上三者缺乏可比性,谁领先,谁落后,只能供参考而己。

从代工业界角度,关键看客户的动向,它们的感受可能更为真实。因此苹果、高通的订单成为风向标。近期苹果的订单在担心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有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考虑性价比的因素。

近期高通的部分高端产品的订单由台积电转向三星,引起台积电的很大反响。一个方面是16纳米与14纳米的差异,另一方面可能与三星执行有吸引力的代工价格,包括它首先宣布10纳米成功量产有关。

另外,在半导体存储器领域中,现阶段它的特征尺寸定义与逻辑工艺不一样,DRAM与NAND又不同,它不可能是按照0.7的比例缩小。所以,现况是DRAM的制程小于20纳米,而NAND Flash的工艺制程尺寸己达1z纳米(相当于15~12纳米),几乎己是终点。业界更关注的是闪存芯片的单位面积成本,晶体管密度,以及功耗、速度等。因此在未来存储器中它们会采用1x纳米,1y纳米及1z纳米,分别为19~17纳米、16~15纳米及12~14纳米。

工艺制程的进步不可能正好都是每两年前进一代,其中,有的制程困难,有的容易,如从28纳米很快跳过20纳米直接达14纳米,以及如今的16/14纳米可能很快的掠过10纳米,就马上进入7纳米时代。

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尽管全球半导体业的增长率趋缓,近期周期性的规律也难以捉摸。但是产业界对未来的前景仍充满信心,因为电子终端产品的市场持续向好。

据IC Insight的最新预测,半导体芯片出货量自1978年的326亿颗增长到2018年的1.022万亿颗,过去40年平均年成长幅度达9%,显见全球对于半导体芯片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近期台积电在宣传方面花了许多心血,可能与它连续五个季度销售额下跌相关,但毫无疑问它是一家伟大及成功的公司。近期台积电的联席执行官Mark Liu讲,它的7纳米在128Mb SRAM中己有30%的成品率。它的7纳米工艺与10纳米相比可提高速度15%~20%,或降低35%~40%功耗及可提高1.63倍逻辑晶体管密度。估计从现在起用约1年时间进行风险生产之后,可以推向市场。表明台积电不依赖于EUV光刻,在7纳米的进程己有着落。

台积电的强项还表现在它拥有自已的后封装工艺,这是英特尔等无法相比的。它在2016年2月用它的Cowos工艺,能把16纳米FF工艺的CPU及两个HBM2存储器堆迭在硅转接板(interposer)上,为未来7纳米技术铺平道路。

台积电传出来的好消息是在7纳米时它可以用10纳米工艺的90%同样的设备,包括现有的193纳米光刻机。坏消息是它要采用4次图形曝光技术(SAQP),有些最小的工艺尺寸只有4纳米及间距小于30纳米。

传闻苹果的IPone7中将采用它的InFO 10纳米A系列处理器。Mark Liu认为它的10纳米InFO工艺今年6月能够量产。15×15纳米封装中能装有三个芯片,每个采用10微米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layer)层。

台积电有十二个12英寸fab,其中大部分fab又可分成几个phases,每个都能独立运行,再加一个6英寸,6个8英寸及2个关连的8英寸fab。

台积电的2016年产能可以增加10%,大部分用于16纳米,在2016底可能累计产出达120万片,那是其它对手无法可及的。

2015年底台积电的安装总产能达到880万片,12英寸等值计,它共有470个客户的8900个产品,包括全球90%的GPU及70%的基带芯片。

英特尔、三星及台积电三家之中谁的制程先进,可能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讨论,它们几乎处于同一个级别。因为现在的“赛道”一样,都是finFET工艺,使用的设备也几乎相同。相对而言英特尔起步早,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最大,它己是第二代finFET工艺。但是三星与台积电都是后来的“奋进者”,总有一股争上的气势,实力不可小视。

未来工艺制程缩小能到5纳米,或是3纳米?定律是继续或者己死等话题业界的兴趣己不太多。目前还剩下EUV光刻在7纳米时能否插入成为关键,据报道好像还有可能。不管如何关键在于工艺制程缩小的动力,它每前进一个节点的综合成本优势,因此未来经济的因素肯定会比技术因素更为重要。

过去50多年半导体产业的稳定进步十分美妙,当面临定律将失效时,未来的前景似乎显得有些黯淡。但我们认为摩尔定律即将失效不意味着科技进步的停顿,而意味着变化本身的性质发生改变。可能再也没有一个如“定律”那样来引领产业进步的号角,这种确定性正在逐渐的消失,它迫使人们追寻新的思路和技术。下一个爆发性的变化可能会发生在某个地方,尽管未来仍面临有很多的挑战,但是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2015年美国国家技术和创新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胡正明说:半导体产业100年后都会继续,原因很简单,第一,世界还需要更多智慧器件和智慧技术,云端、大数据和机器人都才刚刚开始。第二,看不到其它技术能够在未来50年可以取代半导体来达成这个任务。

HR连接器 端子 针座 胶壳 FFC/FPC连接器 产品热线1392577539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我的微博|手机版|Archiver|caisg Inc.

GMT+8, 2024-11-25 10:58 , Processed in 0.0602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