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在我的身旁,忆如风的才情女子——于娟。瞧去,书页泛黄,翻开扉页,看到自己用拼音标注的姓名和购书日期——是两年前一个初冬的日子呢。
家乡是一个小镇,吃、穿、住、行一应具全,美中不足的是缺了那么一间温馨的小小书屋。平日里空闲的时间总爱在这溢着书香的千文里流年忘返。每读完一页,翻阅时总会有书声的灵动荡漾在心间,或掩卷、或沉思、或遐想……去市里,只要来去不是匆匆,我眼中心里全无车马人流的喧闹,直奔“三味书屋”了。抚木质泛着油亮光泽的扶手,旋级而上,径直到二楼书屋,一眼望去,书山似海。走进,定神,端的看到了竖着且摆放整齐成圆形的一围书。近旁,如蝉翼包装的一本书引起了我的好奇,封面中间的黑色字体写着: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这一句分量如此重的文字于心里却是一种震撼——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我一定要读她,这便是我与于娟的相遇。余下的日子里,我便在许多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了与相识、相见、相交、相连,直至我不得不接受她的相离…… 披齐肩的秀发,着休闲的上衣,露灿烂的微笑——这是书的封里第一次见到于娟的模样,多明媚的女子,着实让人如沐春风。 于娟 女 山东济宁人 1979年4月~2011年4月 2008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6年,高中毕业于山东省济宁一中。 她是一名讲师,生前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她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母亲,一个四十多岁男人的妻子,两个六十岁老者的女儿,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很多人的朋友。 她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和能源政策,她的文字指向生命和心灵。 她是癌症病人,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她已辞世,却与身后的世界同在。 她带走家人的思念和不舍,给我们留下了坚强的力量! 这是于娟的生平简介,不多,但足够直抵心扉,震撼人心! 于娟,生于寻常百姓家,一路成长,她受爱,享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慈爱;享受着父母的疼爱;享受着老师、同学、邻里乡亲的喜爱,一路爱的呵护,她春风马蹄,欢歌雀跃……
“临家有女已长成”!她何其只是单纯地受爱,情智二商俱佳的她,把她人生中数不清的爱去拓展,去延伸,去诠释,去演绎,因如此,于娟的生命之花一路热烈绽放,纯美芬芳!三十三年的人生历程,她活出了自己原本的模样:活泼且可爱,致情且至善,聪慧且悟性,优美且娴慧。 她又是那样至情至善真性情的女子。她在复旦读博士生的时候,时年是一个十九岁的小丫头呢!次泡吧,她穿的是一件亮片背心,一条极短的热裤,一双亮银高跟鞋,除了没化妆和街上小阿飞无异。那样的泡吧,总会有人在酒精的驱使下吵个嘴,打个架什么的。那天就不例外,有人就打了群架,她被误抓进了警察局,警察问话写口供,问她是干什么的,她回答说:复旦学生,博一。然后警察怒了,说她故意耍酒疯不配合,小警察鄙视的眼神点燃了她体内残存的那点酒精,她忽的站起来:复旦怎么了?读博士怎么了?上复旦读博士非得穿得人模狗样不能泡吧啦? 你还不要以为她真“混”。当年这个小迷糊可不简单!三岁半即以识字背书为乐,那时她已开始背《烈女传》了。繁体字的《随园食单》却是她一目十行最早的启蒙教材。于看书学习她在文中这样写到: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渗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对读书的渗悟,尤可见其聪慧极致! 于娟之优美,在于她心中有大爱!她爱家人,爱同事,爱那些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们。她爱自己的工作。生病前,她一直用自己并不高的薪水一连资助了多名儿童上学。在国外求学,姥爷,姥姥先后离世,她只能在电话里嚎啕大哭以寄哀思。在 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 掩卷长思: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才情的女子。我想,我会更加相信,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会更加的瑰丽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