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气质、身材俱佳,热爱表演、情感丰富、性格开朗,最好拥有一定的写作和摄影能力。”如果你符合以上条件,请去报名做……职业观众吧。 在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第二季中,现场观众的夸张表现甚至抢了歌手风头。据媒体报道,在《我是歌手》上哭一场,报酬为700元。他们被称为“职业观众”。“大部分观众都是职业观众。”2013年一档热播的综艺节目副导演如是说。 职业观众有“一二三线”之分。那些能被镜头定格的面孔,往往是“一线职业观众”,录制一场节目报酬达到800至1000元。但拿高薪不容易,演技、外形缺一不可。开头提到的要求,便出自某民间机构拟定的“职业观众认证”标准,而为山东某电视台相亲类节目招聘观众的一则网络广告,则直接说明“气质佳,活泼,能哭能闹的最好”。 演技不好但长得好,欢迎跻身出场费稍低的二线职业观众。比如在某些综艺节目中频频出镜的萌妹子,行话称为“前景”(即坐在最靠近舞台的位置),她们的一般行情是每场300元。 要求最低的三线职业观众,负责鼓掌、大笑和举灯牌,出场费最低一小时50元,另赠大巴接送福利以及盒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刚出道的歌手出场后,台下举灯牌的是一群大妈,导演解释说,这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而如果想成为职业观众,有高低两档模式可以选择。第一种,通过“群头”。他们是专门组织观众去录制节目的中介,多通过QQ群或微博发布招聘。第二种,找到那些为电视台提供职业观众服务的公司。以电视业繁荣的上海为例,媒体报道说,几乎每个区都有一两家这样的公司,他们手里掌握着近千名职业观众,每人每天可收到三四条工作消息。 这些公司会根据节目类型配备不同的观众群体。一般来说,相亲或纠纷调解类节目最爱职业观众,因为它们青睐“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有技术含量的戏码,业内称“狗血观众”。要扮演他们,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的群众演员已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和社区大爷大妈,因为这些人容易激动。而像经济类等严肃节目则更偏好年龄稍大、面相稳重的观众。 被嫌弃的,是那些录制时间长、又累又赚得不多的活儿,早上8点集合,下午三四点才开始录制,现场又状况频出,比如遇到主持人耍大牌、明星赶通告,可能一直拖到凌晨才结束。 但这类节目最需要职业观众。国内综艺节目如果不用职业观众,普通观众来源于免费邀请或者发送赠票,对节目内容不感兴趣,观众随时有可能在录制过程中离场。一次某节目邀请韩国天团“神话”表演助兴,现场坐满粉丝,进行到后期“神话”退场后,前期欢呼声最高的区域已经出现成片空座。 再加上普通观众难以“控制”。一位节目制作人曾斥责这些不遵守录制规则的普通观众,最典型的行为是开闪光灯拍照,这很容易导致画面出现爆点,节目有时因此被迫重录。所以,东方卫视《梦立方》的一位副导演坦言,电视台更愿意每场花费三四万元,专门用来请职业观众。 这些中国电视工业的奇特细节,催生了“职业观众”市场。一位资深职业观众透露,他十年前就已“入行”当“拍手观众”,第一次参与录制的节目是《正大综艺》,赚了30元。时至今日,职业观众已成为各档电视栏目的“标配”,只不过让职业观众发挥到什么程度,靠的是各自的职业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