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变频器 PLC 伺服
查看: 1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话恐惧症”背后

[复制链接]

1450

主题

0

好友

495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0:1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电话恐惧症”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尤其以职场人士居多。不少人一听见手机铃响就头皮发麻,也不愿意主动给人打电话,常常是能拖就拖,推三拉四。是因为我们恐惧社交吗?有意思的是,很多害怕打电话的人,却不怕写邮件,发短信,也不回避当面交流——看来这种恐惧,也会因社交的具体方式而有所差异。

几种方式最重要的差别在于,跟邮件、短信比起来,电话有更高的强制性。铃声一响,我们就要即刻回应。当然,我们可以装作没听见,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只会让下次听到铃声的压力更大。而邮件和短信对于响应时间就有非常大的宽容度,我既可以马上回复,也可以花一两分钟时间慢慢考虑,不急的话半天时间都可以。

在所有的沟通方式中,电话是最高效率的。尤其是工作电话,拨号出去,不管对方正在干什么,立刻就要建立对话。有事说事,说完挂机。这中间不带延迟,没有犹豫,缺少停顿。甚至于,连寒暄和暖场都常常省略。这种沟通方式,带有极强的现代色彩。“现在,尽快,必须,就这样,收到,多谢,拜拜。”这让人压力暴增。因为停无可停,退无可退。这就是胁迫感,除了回应,别无选择。

你可能以为,老板让我去办公室聊聊,比起老板打电话给我会更具有胁迫感。事实上,面谈其实会比电话更温和。因为电话里只能通过你一句我一句的语音交流,对方说完一句,我必须立刻给出回应,避免冷场。电话中的冷场特别尴尬,一旦没了声音,就彻底是空白。所以会有特别强烈的、催人作答的压力。而面谈的情境中,我们不说话时,还可以喝喝茶,可以假装思考或是望着对方苦笑。这些互动可以填补没有声音的尴尬,作为我们无话可说时的缓冲,让气氛没那么僵硬。换句话说,面谈也会允许交流有一定的弹性。

由此可见,恐惧电话的背后,恐惧的是那种生硬的、催促的、有胁迫感的互动。

考虑到电话交流的这种特点,我们对于主动给别人打电话,也像主动去侵犯别人的生活一样,会有潜在的焦虑感。尤其是对领导或长辈等地位更高的人,更觉得有一种以下犯上的不尊重。对这种焦虑,我们最常见的表达是:“这时候打电话不太好吧?”一一早上起床,太早;工作时间,人家万一在开会呢?用餐时间,打扰别人吃饭会不会不好?下班了,万一在路上开车?晚上,太晚了可能休息了;周末,大周末的就别打扰人家啦……所以一般情况下,不是太着急的事情,我们都会先发短信试探是否方便接电话。

我们的沟通越来越便捷,我们的阻碍却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生硬。

不妨设想让你心惊肉跳的手机铃声就在此刻响起,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最糟糕的情形下,你认为来电者会是谁?如果真是这个人来电,你最怕他会说什么?

也许是一个你并不陌生,但你却许久不敢直面的人,如你的上级、你的客户、你的导师、你的债主……被这些关系所迫,电话铃声变成了导火索,我们的生活变成地雷阵。

电话铃声之所以让人紧张,是因为我们会被胁迫卷入一段人际关系,而这段关系是冰冷而缺乏弹性的。同理,我们也抗拒打出电话,去胁迫别人卷入和我们这样的关系中。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富有弹性的人际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日常的一条短信、邮件的一声祝福、QQ上的几句打趣,都不再是无足轻重的‘碎片化社交”,它们常常让我们松一口气,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冷冰冰的任务和安排。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妙趣,光凭三言两语的电话怎么足以表达,就算是打电话,也可以试着煲一锅水米交融的电话粥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我的微博|手机版|Archiver|caisg Inc.

GMT+8, 2024-11-24 14:27 , Processed in 0.0633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