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变频器 PLC 伺服
查看: 18139|回复: 1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连载"白话佛法" [连载中……]

[复制链接]

285

主题

0

好友

100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4-10-13 14:09:1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   学习佛法圆融的智慧
首先, 我要告诉大家佛法就是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大家要知道修行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要用真心去修, 要用真正的心和自己的行为去修, 要学会修掉自己身上那些无名不好的习气, 不要把那些无名的习气留在心里和人间, 要学会和私心抗争, 驱除私心杂念, 要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说法、看法和做法。修心要修清净心, 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 心清净了, 所有的一切妄念、执著、邪知、邪念都会破除。清净心能生智慧。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 人的境界就清净。人人平等: 这个平等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非常重要。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平等的事。从外表上来讲很难做到人人平等。其实, 这个平等是建立在原始心灵的基础上, 用心来平衡的。平等心是要用后天的心理来调整和弥补, 要学
会用智慧来化解心理的障碍。比如: 大到社会, 有的人就很幸运, 而有的人就很凄惨贫困潦倒。小到家庭, 在一个家里, 先生太太付出的少或多, 这都是对平等心的考验。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30#
发表于 2016-2-26 15:52:00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4

转:名利均是无常

活在世界上的时候要多想一想: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来的?然而这个问题不是一般中学生和大学生能够解答的。从宗教、从佛教上来讲,我活着是为什么?你来到这个世界,实际上是给你一个超生了死的选择。就是让你能够超脱这辈子的生死,下辈子不要再来了。但是很多人懂吗?以为来了就是吃喝玩乐。举个例子,人到人间就像到了一个旅店,到美国九日游。去买很多东西,把花瓶插好,把钢琴买好,把洗衣机买好,一本正经把它当成家了,但过几天就要离开的。我们这个人间也不是你的家啊,是临时的。什么叫临时?不能永远的东西就叫临时的,能够永远保持住的东西才叫永远。佛法上讲叫“无常”。所以人间就是永远没有长久的东西,在这个人间没有一样是长久的。所以大家要把人间这个东西看得轻一点、淡一点。而我们现在天天做人,把物质看得这么深,看不开。不要为名为利啊。弘法现在也要低调,救人也要低调。好人才救得了,坏人救不了。如果高调的话不是在救人,而是在丧失功德。为名为利,这个事情就砸锅了。很多人出事就是因为名和利。比如我今天想做这个事情了,花钱去买官做。其实为名为利是害死人的事情。所以师父希望你们以后踏踏实实地救人,踏踏实实地修心,不要追逐名利。为名为利实际上就是贪瞋痴。



这个地球已经是千疮百孔,就跟夫妻的婚姻一样。不修的人会造口业,有些修得不好的人就会对真东西加以诽谤。真的东西你能讲它不好吗?师父心想众生,师父的法身到多少人家里去救人啊!每天都有反馈信息。师父昨天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帮他看病,告诉他念多少遍经。末法时期,先救好人,不救坏人。现在是末法时期,时间太短了。很多人不算坏人,但是他们一会儿学好,一会儿学坏。就跟师父所讲的一样,等灾难或地震来的时候,那些时好时坏的人也在里面一起死掉;等好事来的时候,那些时好时坏的人也在里面,一起升官发财。所以做人不稳定的人是随波逐流。每次青年团上课来这么多人,师父很开心,那是我们的后代啊。等师父以后回天后,那些人全部是火种、善良根苗啊。师父看到那些小孩子多开心啊,这么小就会念经。这是以后佛的火种,以后能救更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9#
发表于 2016-1-27 12:47:12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三

转:名利是苦,苦乐是空


           师父今天给大家讲修行--苦行和乐行。你们觉得修心苦不苦呀?你们觉得乐不乐?什么样的叫苦?什么样的叫乐?师父对你们严格要求,你们可能会感觉很苦,但是最后得到的是乐,是快乐、是欢乐。首先给大家讲,乐在佛菩萨的眼中是空。因为你所有的快乐都是暂时的,都是不踏实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你开宴会,你是一个女主人,你开心得不得了。大家都给你送礼物、恭喜你、赞美你,但是几个小时过后宴会结束了,你还是你自己。那种快乐到哪里去了?能留得住吗?佛菩萨眼睛中的快乐是空的,因为在人间所有的一切快乐都是空的东西。今天你去看电影,你很开心。等到电影结束了,什么都没有了,一切都是空的,接下来伴随你而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苦。在佛菩萨的眼睛里,人间所有的快乐全是空的。师父现在给大家讲的都是概念。其次,苦在佛菩萨的眼中也是空。一个人在人间受了这么多的苦,被人家欺负、被人家骗,或一个人感觉自己的金钱不足、名誉不够、身体不好等,所有这一切的苦在佛菩萨的眼中都被看成是空的。因为这一切都是临时的。你会苦一辈子吗?苦到什么时候到头呢?等死掉了说不定你就超脱了,超脱了六道轮回。你今天 60岁、70 岁……你苦了这么多年,你说你年轻的时候苦过的事情现在还有没有了?比如你小的时候不当心把脚骨折了,当时痛得不得了,但是你现在还记得当时的痛苦吗?想不起来了,还能感受到当时的痛苦吗?感受不到了。所以佛菩萨认为快乐在人间是空的,苦难在人间也是空的。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学佛概念,是为了帮助你们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我觉得每一次给你们讲佛菩萨的境界,没有几个人能完全听得懂的,我只有把佛法拉回人间来给你们讲,你们才能明白、才能有进步。师父把讲解的二地菩萨、三地菩萨的境界放到网上的博客,很多网友反映看不太懂的。如果能真正讲出佛菩萨的真谛,能够化解自己心中怨气的人,这个人就是菩萨。师父给你们讲苦和乐,是让你们把它作为相等的概念来看,即苦就是乐,乐就是苦。因为当你太开心的时候,实际上就会伴随着一种苦。明白吗?你们都看过春节晚会,为什么导演总是要在晚会里面放进几个灾情的情景?比如,突然之间什么地方水灾了,什么地方地震了等,然后向他们致敬默哀。这就是为什么不让整个晚会都是开心的原因之一。
          在人间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很多的基础都是苦的基础。因为你有苦垫底了,你才知道什么叫快乐。不懂得痛苦的人,他是不会懂得快乐的。如果孩子一出生待遇就像皇帝一样,没有吃过任何的苦,他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穷过的人等他有钱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是多么的快乐。在人间苦和乐是什么感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快乐,也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苦。比如你们在旅游的时候,有没有快乐呀?有。但是你们坐车或开车去旅游的时候,坐 5、6 个小时的车,有没有痛苦呀?坐得浑身骨头酸痛,你们说苦不苦呀?哪一个苦里没有快乐?哪一个快乐里面没有苦呢?修心也是这样,当你没有修成的时候,就感觉很痛苦;当你一旦修成了,你就会感觉很快乐了。是不是这样的?你念经的时候感觉很痛苦,但是当你念经之后你的困难和问题都解决了,你说你快乐不快乐?
        在人世间还没有悟道之时,就是还没有感觉开心的时候,这个人才会有苦乐之分。但是当你一旦真正悟出道理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苦乐之分了。师父在前面给你们讲了吃苦就是快乐,快乐得时候就意味着你在吃苦,所以有句话叫“苦中有乐,其乐无穷”。多吃一点苦,你才知道快乐来之不易。你多吃一点苦,你才知道甜的价值。你今天不念经,你哪里来的快乐?所以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苦和乐,那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根基。
          接下来给大家稍微再讲几句:苦不是要把它看成空吗?实际上就是叫“苦空”,即苦是空的。乐也是空的,叫“乐空”。苦是空的,乐也是空的。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空的,有什么可以开心的呢?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你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是空的,那你还抱怨什么呢?今天给你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你有什么可以开心的呢?所以在佛法界讲,苦空和乐空都是现象而已。

         世间上所有的快乐都是人间的欲望。什么快乐呀,不就是你那一点欲望嘛,吃得开心,嘴贪口福,这叫食欲,就是食物上的欲望。财、色、名、食、睡称为五欲。钱多了就开心了,叫财欲。那么钱少了就不开心,也叫财欲,这都是欲望。想吃好的了,就是食欲来了。名就是我想做高官,我想做名人,这就是名欲。色在这里是指男女之色,这个欲望来了,你就开始有色欲了。睡都是有欲望的,有些人不爱钱不爱名,就是爱睡觉。睡觉也是一种欲望,这个也是不好的,整天想睡觉的人,不想动,就是贪--贪图享受,贪图自己身心得到安稳,这个贪让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浪费掉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因为你睡觉的时候可以把你宝贵的时光、做功德的时间、救度众生的时间全部睡掉。年纪大的人医学上讲晚上睡足 6-7 小时就够了。如果一个年纪大的人整天睡觉,就叫昏睡。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是佛法,你们不要以为是在给你们讲医学知识。财、色、名、食、睡,这些都是人间的欲望。人间的快乐也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今天可以有,明天可以没有,给你们带来的都是暂时性的快乐。这些快乐都是世俗的快乐,而世俗的快乐都带有一定的暂时性和狭隘性。狭隘是见识短浅,心胸、气量不宽大。井底之蛙讲的就是狭隘。因为在井底下,人家问他:“你看见天没有?”他说:“看见了,天就是这么一个圆洞”,这个就叫井底之蛙。你们现在学佛学到了什么?要学它的浩如烟海般的宽大胸怀,要学佛的智慧。师父常常给你们讲要学佛菩萨的智慧,而你们没有学到佛菩萨真正的真谛。所以我必须要用一点比较普通的佛学常识来点化你们,让你们能够真正地明白。否则我白讲,没有用的。
            首先,学佛的人要减少世俗的快乐。就是说你睡觉要少一点;好的东西少吃一点;对男女之情少一点,叫清心寡欲;对名利淡薄一点,不要追求名利。钱财够用就好。一个人要知道钱财是无底洞,吃的东西也是无底洞,有了名还要名,有了官还想再高一点的官……这些欲望哪一天可以停止?今天有了这个女人(或男人),明天想着那个女人(或男人),这种欲望是永远的恶性膨胀。所以佛菩萨让我们学佛首先要把人的欲望控制住,不要有这些世俗的欲望。因为当你减少了世俗的快乐之后,你才能有一种感应,才能感应你自己心里的快乐。什么叫心里的快乐?就是从内心发出的快乐。今天我不去贪这个事情了,我的心里就知足长乐,我心里就开心了。今天被选上做什么主席也好,选不上也好,我无所谓了,心里踏实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今天有钱也好,没有钱也好,我就是这样好好地修心,那你就是一个心底非常快乐的学佛人。要记住减少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感应心里的快乐。什么叫感应心里的快乐?你心里多一点快乐,然后你的肉体、你的精神、你所有的一切,外围的环境都会随着变的。一个人的精神只有从内心发出的那才是精神。如果倒过来就是神精(经)。心里开心的人,首先是能笑得出来的,都是从内心发出的笑。我知足了,我常乐了,我无牵无挂了,我放得下了。而这五欲就算你钱财放得下了,名也放得下,就算你色放得下,就算你食放得下,你还有一个睡放不下。很多人就是喜欢睡觉,睡觉都是不好的,你们能明白吗?睡过头了人就昏沉呀。你们如果不相信,在家连续睡上五天,你起来后连东南西北都不认识了(找不到方向了),可能什么都记不起来。这也是一个苦呀。睡觉也是欲望,这个欲望也要去除掉。就想睡觉,那什么时间念经呢?就想睡觉,什么时间救度人呢?要记住,太贪著五欲的人不会想着好好修心的。你天天忙着贪这些欲望,你说能有好的心态去修心吗?要记住人要自律呀。什么叫自律?就是自己要懂得严于律己。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人间做这些事情没有做错。对,你是没有错,因为你是人。我现在要把你们变成菩萨。你们自己的要求不够,根本不够呀,要努力做功德呀。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往山上爬的时候是不是要加快努力?已经加快努力了,但是还感觉很慢,这就是道理。你不往前,看看自己会不会往后退?这就是不进则退。学佛的人已经走上这条道路,如果不往前进就是后退。

           太贪著世俗之乐的人,他是没有时间去修心的。你们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高,不能有任何的贪念。生命是有限的,精神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这些有限的生命化作无限的度人当中你的生命才是无限的。给你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一个托儿所的老师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她看见孩子的时候,和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她不会觉得累,只有开心。这就是她用有限的年纪大的生命化着和孩子一样的童心,那个时候她的时间不觉得很长。我们现在学菩萨救人,你的生命就会自动地延长。师父平时讲你们就是对你们好呀,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不讲你们是对你们不好、对你们不负责任。如果没有人讲你们,你们怎么学佛呢?你拜观世音菩萨,你们能悟得出来吗?观世音菩萨现在就是用师父在人间来告诉你们,教你们如何修心修行。所以贪图世俗之乐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去修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苦修行呢?我们不能快快乐乐地修行吗?苦修行就是要推动你进入修行之路,因为你知道苦了,因为你节制了,你才会找到光明、才会找到方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在酒吧里喝酒,喝醉酒之后快乐吗?哈哈哈地笑。一出酒吧,路在哪里呀?找不到方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对不对?如果在酒吧里没有喝多少酒,自己节制了,头脑清醒地走出来,就会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喝酒喝过头了,太开心了,就找不到自己的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8#
发表于 2016-1-18 11:09:51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九


转:口业最易让人背业

            师父一定要把你们教育、培养成一个菩萨,师父一定要把你们培养成一个无所罣碍的人,无所谓了,你们才能上天,否则,师父以后上去了,你们全在下面,师父会很心痛的。你们修得太差了,你们上不去。不能这样,想想人的一生,变过来,变过去,让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回到家里想一想,如果你们现在就死的话,你们会到哪层天?或者去地府、还是地狱、还是饿鬼道、畜生道?你们现在就想吧。你们很多人如果现在死的话,还是会在六道里面轮回,那些傻傻的人,经常做好事的人,就在天道,但还是没有脱离六道啊。你们自己都知道的,不用师父讲。


        要加紧修行,努力一世修成,把人间看得淡一点,不要再去追求这个、追求那个,骗这个、骗那个,都是骗自己啊。师父要你们早日在人间就开始变化,要把自己变得在人世间讲话越来越少,因为把世界看穿了,不想讲话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得到安详自得的心态,安详自得不容易啊。安静、吉祥,自己得到很满足,这就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你的命运,这样时间长了,你才会明心见性。

         师父再三跟你们讲,修心不是靠嘴巴修出来的,不是你能说会道,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修心人,修心人要尽量少讲话。很多海外佛友来到我们东方台,看到你们这些青年人这么虔诚地站在边上,一句话都不讲,很端庄。你们去看看观世音菩萨边上的护法,看看佛陀身边的护法,庄严不庄严?你们想想看,一个话多的人是不是不够庄严啊?话少的人,讲出来的话大家都听,整天讲话的人没有人听啊。
          希望你们在学佛中一定要严守口业,因为口业是众生最容易疏忽、也最容易犯的一条戒律啊。很多人说惯了,你叫他不讲话,那真的比叫他去死还难过啊。千万少讲,能不讲最好。越是容易疏忽的戒律,往往是最容易犯的戒律,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造口业,但他本人却不知道自己在犯戒律。讲得严重一点,父母在吵架的时候,爸爸骂人了,他自己不知道,妈妈说:“你骂什么人啊?”“我什么时候骂人了?我刚刚骂你了吗?”他不知道啊。就像人做错事情一样,他不知道悔改,他就是不知道他在犯罪。
           师父要你们悔改,要你们忏悔,就是要制止你们的新业,不许你们再犯罪了。这是师父跟你们讲的真话。师父很累,但是师父只要看到你们青年人身上哪怕有一丁点的毛病,师父如果不指出来,是师父的不对,师父指出来了,你们不改,就是你们在犯戒。



         真正的实修者,真正的修行人,要知道口业害人啊。你们想一想,什么事情不是嘴巴说出来的祸啊?什么事情不是嘴巴造成的?你们知道有多少人被人家恨、被人家打、被人家骂,不就是因为他这个嘴巴坏吗?有些中东国家领导人,他讲什么话根本不顾后果,嘴巴乱讲造成很多的麻烦。希望你们以后知道口业最易犯。

        在现代社会,不仅仅是嘴巴造口业,师父跟你们说了,你们的文字也在造业啊,你在网上发一篇文章骂人,你是不是在造口业?你在网上讽刺别人,是不是在造口业?你在网上污蔑别人、陷害别人,你们的嘴巴没有讲话,但是你们发出去的文章造成了很多人对这个人的误解,你是不是在造口业?所以,新时代,新业障啊。过去没有电脑的时候,嘴巴造口业,现在有电脑了,你的手也在造业。嘴巴不讲,背后乱写,网上乱发,这不是在造口业吗?
         大家记住,现代人在网上造业,用诽谤的语言谩骂、讽刺的文字,实际上都是通过大脑来造这个业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凡是你们造口业、造业,通过大脑,天上的菩萨全部都知道,逃不掉的。你有本事造业不通过大脑,菩萨可能还不知道,但是你的意念一通过大脑,马上就传出去了,所以脑子是有电的,脑子的这个电很厉害,可以形成一种电波,叫脑电波。通过大脑而出去的信息,很快天上会知道,地府会知道,所以众生的思维和心念,就是你的想法和心里的念头,是否造业,是否偏差,是否在心无罣碍的情况下去说和写,这个都是造成你新业的基础。所以师父说不能有一点点的偏差,思维不能有一点点不好的念头。
         心无罣碍是什么意思啊?师父不是跟你们讲过一个故事吗?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两个人要过河,这时有一位妇女要过河却不敢过,老和尚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妇女背过去了,放下了。小和尚把这事一直挂在心上,到了庙里,第二天、第三天过去了,小和尚实在憋不住,就说:“师父啊,你那天还背过一个女人呢。”老和尚说:“师父背过去之后就放下了,而你虽然没有背她,但是你把师父放下的却背在了心上,一直到现在。”所以,人是靠心念活着的。为什么有些人会死掉?因为他的心念破裂,希望变成了失望,所以他永远就得不到。
           要常观自己的心。你们男孩子,如果眼睛看着某一个女孩子很漂亮,你只要一动心,师父告诉你,你很快在几个小时内都忘不掉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念当中已经有肮脏的污染。你拼命地说:“不要去想,不要去想,我是无意识的。”但是肮脏的念头已经进入你的意识当中。你修得不好,更要懂得锻炼自己的意志。师父劝你们不要有意念,最好就是少接触、少看、少说,就是闭关。师父不管你们男孩子会有什么举动,如果你们觉得控制不住自己的话,看见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就把眼睛闭起来;有糖尿病的人,看见蛋糕就把自己的眼睛闭起来,不要去看;经不起色诱的人,看见漂亮女人就把眼睛闭起来,不要去看,这都是好方法。

        要常观自己的心,就是常观自在啊,自己在人间的这颗心啊,要像观自在菩萨一样。所以在说话和写作方面,经常想一想,我今天讲话、写文字有没有带着凡夫的私欲啊?我是不是为自己的私心在创造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7#
发表于 2016-1-4 16:00:24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九


转:欲望是堕落的根源


             今天跟大家讲,我们因为在人间碰到了太多的障碍、太多的麻烦,最后就迷迷糊糊地丢失了人生,忘记了人生,忘记了自己是谁。很多人对自己越来越看不惯,很多人对自己所做的行为越来越不能理解,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的心理障碍造成的。所以,人不能让自己心中有障碍,障碍越大,越丢失自己,越找不到自己,迷迷糊糊就会堕落到欲望的深崖。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有些人一味地追求名利,慢慢地堕落深崖;有的人一辈子追求钱财,慢慢地他也堕落到欲望的深潭。

         在人间,我们要学习沉着、冷静和幽深,就是非常地安静,要懂得这些东西,你慢慢地才会理解人生的真谛。一个人越沉着冷静,越会想得深,越是深沉,这个人就会学佛学得越好。有时候肉体的感觉远远比不上精神的感觉,有时候人躺在沙发上、躺在床上觉得很舒服,但是你这种肉体的感觉是一种觉受,因为你感觉到这件事情后,你在受用这件事情;而学佛的人,你感受到精神的东西之后,你会明白很多道理,你就会像做梦突然之间醒了一样,学佛的人精神的感觉是觉醒。觉受是一种感受,而觉醒是一种真正的让人开悟的前提。身体上的感受可以瞬间就没有了,但是精神上的感受,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会让你受用和受苦。想不通的人,精神有毛病的人,他一直在受苦,受着精神的折磨;而想得通的人,放得下的人,他在精神上受用。所以,感受和觉醒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在人间要学会宁静,就是自己保持安静。为什么师父叫你们碰到事情先要冷静呢?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先不要激动,不要马上去想报复别人的方法,不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首先自己要宁静,宁静本来就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和思绪。在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碰到困难了,我们被人家欺负了、被人家嫉妒了,或者被人家冤枉了等,首先自己要宁静,然后不要说话太多,也不要去思绪万千,因为你的思绪会影响你的思维,让你心中越想越想不通,最后你会讲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话语出来。我们在人间走一遭,既然我们到了这个人间,来一次是很不容易的,多少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不知道自己到人间在干什么。就像你们很多年轻人谈恋爱一样,谈恋爱的时候很快过去了,等到没有很多时间的时候再一想,我不知道过去在干些什么。就像很多人的家庭在没有破裂前一样,他天天在忙啊、累啊、辛苦啊,等到家庭一旦破裂之后,他再想:我不知道在家里干了些什么。这就是因为人本身没有一种智慧,所以跨不过你精神的门槛。

          我们说,一个门有槛,你的精神出来一定有槛。这个门槛,你到底跨得过跨不过?你们做错了事情,你们害了人家,也害了自己,你们精神上稀里糊涂地过到今天,想想看,你们怎样来让自己解脱?怎样来让自己摆脱这个沉重的负担?那就是要跨过精神上的这个门槛,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思维,你才能跨过这个门槛。你们现在有几个人能够战胜自己精神上的思维啊?思维不动时会产生想不通,你们的痛苦,如果没有人来劝说,你们不会很幸福的,因为你们是稀里糊涂地过着日子,就算有人劝说了,你们也不一定能够回头。在这种稀里糊涂过日子的时间里,你就永远跨不过这个门槛,就是解脱不了。人为什么在生活上、精神上经常解脱不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跨不过精神上的门槛,你就踏不上神圣之路,你不能摆脱自己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如果踏不上神圣之路,不能成为一个神圣之人,你就不能得到学佛、学菩萨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6#
发表于 2015-12-22 15:53:40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九


转:忏悔求佛性


            一个人在人间惹是生非,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找来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要懂得,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唯心所造,因为你有此心了,才会有此意。因为你有了这个意念之后,你的心中才会有尘埃。

        我们学佛人要懂得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随顺,就是什么事情都要随意,顺着缘分走。实际上,我们惹出很多事情来,就是因为我们想不通,我麻烦,我难过,我心里不舒服,我就不想做。所以,你不顺着这个因缘走,接下来你会越来越烦恼。
         在实际生活当中,随顺还可以用在度众生方面。你在度人家的时候,你也是一种随顺。随顺是什么?就是说,人家要学心灵法门,你就顺着人家去度、去讲;人家不要学,你就不要去度他。否则的话,你会执著,你的功德就会有漏。
        师父接下来跟大家讲,因为我们是众生,我们一定要忏悔;因为我们是众生,我们才会惹尘埃;因为我们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物掺杂在心中,我们才会要忏悔;没有众生,我们就不可能要忏悔自己做错的事情。
        忏悔分成有相忏悔和无相忏悔。一个是由内心到外都要忏悔,一个是真忏实忏。有相忏悔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有愚痴、迷惑、骄狂、嫉妒,这个都是有相的,所以要忏悔;我们太骄傲了,我们迷惑了,我们做错事情了,这叫有相忏悔。无相忏悔是从心里来忏悔。你心里因为有菩提,所以你就要懂得怎么样来用自己的佛心对照自己生活当中所有的言行举止,还有思维,所以,无相忏悔不但要去除愚痴、迷惑、骄狂、嫉妒,而且忏悔人忏悔过后要不断地进步,不进步这个人就会很快地变得愚痴。无相忏悔是一种觉悟,内心的悟性。所以,进步的学佛人才会有心量,气量特别大。师父问你们,生活当中是不是这样?碰到一点事情马上跟人家说: “对不起,我做错了。”你说这种人的心量大不大?还有些人做错了事情,永远不肯承认自己错了,你说这种人的心量大不大?

          忏悔是锻炼心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经常跟别人说“对不起”,这个人能进步啊,经常说自己是错的,这个人才会改变自己。所以,要把自己的心量增加到无尽无量,就是没有尽头。也就是说,一个人谦虚要谦虚到没有尽头,要无量,任何的事情我都能接受,就叫无量;任何人对你怎么样,你都要能够接受,这就叫“无量”。要记住,无量之后,才会没有边啊,叫无量无边。看看大海,有边吗?没有。
         众生和我是无边无际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众生跟我们的缘分不知道多少年以来已经有了,因为我们过去可能都是做过菩萨、做过佛的,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懂得怎么样对别人好,实际上你就是不懂得佛法、因果。所以,要常忏悔,把每个人都视作未来佛、过去佛、现在佛,你才能真正地断掉自己的贡高我慢之心。要自度度他,先把自己度好了,你才能度别人。
          众生要断烦恼,修行人更要断自己的烦恼。如果你是一个修行人,你不懂得断烦恼,那么,你根本无法让别人舍去烦恼。修行人的烦恼不停地在增长,很多人说,那么我不修行, 我就没烦恼。 你们说, 不修行有烦恼吗?烦恼会比修行人还要多,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是会让你感受到烦恼的存在,但是很快地你就会消除烦恼。就像很多人在没有学医之前,他根本不知道空气当中有这么多细菌,等到他学医之后,他会感到很痛苦,他都不想呼吸了,因为空气中有这么多的细菌,所以他只能带一个口罩,道理都是一样的。当你看到这么烦恼之后,你才知道怎么样来回避他们。刚刚看到烦恼,你会很痛苦,这就是学佛后不一样的地方。
           修行人如果一直不往前进,在退步,他就是凡夫了,所以,没有烦恼,你修行就是无上。无上是什么?一直在往上,有烦恼的人,他不会一直在往上修的。你们去看一看,很多天天有烦恼的人,他的心量不大,气量不大,整天烦恼不断。所以,只有去除烦恼,让自己懂得什么叫圣贤、什么叫心量大,愿力才会增大。很多人为什么许愿之后还不灵呢?因为他的愿力太小,他在放生的时候还在想,“我是买小鱼呢,还是买大鱼,我是怎么个救法呢?我每个星期都在放生,我每个月都在放生啊”。这些让自己自圆其说的话语,实际上统统地会让你的气量变得越来越狭小。
       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没有冤家,没有仇人,没有人间所谓的怨,也没有人间所谓的恨。要明白,全是冤结,全是因果啊,你为什么非要把它分成冤和家呢?你为什么还要去给自己找这么多的烦恼?我们没有仇人,因为我们不对别人不好;因为我们从来不跟人家去作对,所以,我们没有冤家;因为我们从来不恨别人,所以我们无怨无悔。很多歌曲里唱道“无怨无悔”,其实无怨无悔就是一个境界啊。妈妈对孩子有怨恨吗?孩子有时候这么难带、这么可怜,这个孩子这么难带,妈妈有怨恨吗?这就叫无怨无悔,那就是境界。

         如果我们在生命当中没有怨,也没有恨,师父告诉你们,实际上你们很幸运,因为你们已经没有下一次在六道轮回的种子了,所以你们就不会愚痴,就会清净心灵,就会圆满人生,你们就会求光明,就是心里整天都是光明的,你们就会利益众生,你们就会慢慢地觉得自己不执著了,没有烦恼了。多忏悔吧,忏悔会让你们摆脱六道,这就是忏悔的妙用。
        要看住自己的心,要看见自己的佛性。师父今天想跟你们讲一讲,什么叫“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性没有动,没有静;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去,也没有来;没有是,也没有非;无往无住,这就是佛性。师父跟你们解释一下。 首先, 佛性是在本性里面的, 对不对?那么本性里面是在心的意识当中,在八识以内,实际上,阿赖耶识就是佛的本性开始的地方。那么,师父问你们,本性动了没有?从来没动,每个人都一样,对不对?那么本性有没有静啊?它一直在里面,它是从来不动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它是不动的。你们去看看镜子,如果你不去照镜子,镜子里面哪来的人啊?你照着镜子,你就发现里面有一个人了。你拿镜子去照任何地方,你就会发现,原来镜子里有这么多的事情啊?你把这面镜子藏起来、不用了,是不是就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你的心里啊?你没有看到,没有闻到,你是不是就没有了,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5#
发表于 2015-12-16 11:12:12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4


转:灭三障,勤念经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三障”。什么是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和报障。什么叫烦恼呢?烦恼就是无明,就是不明白,就是迷惑。因为你不明白,你迷惑了,你产生烦恼了。如果你什么事情都搞不清楚,就有烦恼了,对不对?你们想想看就知道了。比如人家在交头接耳,你在边上一看,会不会在讲我?因为你不明白,你迷惑了,接下来你的烦恼就开始了。大家听得懂吗?所以不明白就会起烦恼,不明白就是障碍。一个搞不清楚的人,实际上他就是有障碍。比如耳朵听不清楚的人,就是耳朵有障碍;眼睛看不清楚的人,就是眼睛有障碍;嘴巴说不清楚的人,就是语言有障碍。师父给你们讲了这么多年的障碍、孽障,你们今天好好想一想,这是不是人生的孽障。智障是什么?就是智慧上的障碍,就是智力方面有障碍。所以只要有这些障碍,比如你迷惑了,搞不清楚,你就开始烦恼了,而且不明理。



师父接下来给大家讲,在行为上的障碍是什么?行为上的障碍就是杀盗淫。你今天去杀一些不该杀的动物了,偷盗人家的东西了,这个也算是行为上的智障。如果你语言上偷盗人家,那就是属于语言犯罪。比如人家告诉你这些话,你去告诉另外一个人了,但是你在告诉别人的时候你把人家的原话偷掉了,断章取义就是偷盗,语言上的偷盗也是犯罪。大家听得懂吗?所以一些不顺利的念头出来,实际上你就是犯戒了。什么叫不顺利的念头?就是一些不在常理的念头。比如这个事情你明明做不到的,你非要去做。只要不是在情理中的事情,你硬要去做,你就是犯戒了。大家听得懂吗?看看人家有钱,自己也想有钱,想我要怎么做才能有钱呢?然后动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脑筋,这个人就叫犯戒。杀盗淫,这是行为上的,就是师父给大家讲的叫报障。我把报障放在前面先给大家讲了。报障是因为你有这个杀、盗、淫,你才会得到报应。你杀人会不会有报应呀?你偷盗会不会有报应呀?你淫荡是不是有报应呀?你不要说在人间有什么淫荡不好的想法,就是身体都会给你报应。过去有多少皇帝整天做那些男女之事,到最后他的身体就很不好并且早死,这不叫报应吗?这叫报障。这个障碍、这个孽障是属于报障。



师父接下来给大家讲业障,就是我刚才给大家说的贪瞋痴。贪瞋痴是什么?不应该的东西你去贪了;瞋恨了,就是去恨人家了;去愚痴了,明明你不应该得到的你非要去得到,那就是业报。什么叫业报?比方说我今天去贪这个事情没有贪到,接下来报应就来了。这个报应是什么呢?就是你没有贪到就会生气,对不对?你一生气之后,你心里就过不去,就越来越和自己过不去,然后就越来越难过,你就业报了。瞋就是恨人家,越恨人家你的报应越大,因为恨人家实际上是一种反弹。当你恨人家的时候,就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让你自己陷入一个泥坑里,你就钻不出来了。因为当你恨人家的时候,你的身体会不好,你的血液系统会发生病变,你的精神会萎靡不振,然后会制造一个让人家攻击你的借口。你去恨人家一定会被人家恨。恨人家你会有业报,因为在你的八识田中会产生一种极其不好的毒素,会损害你的身体,会损害你的灵魂。所以经常生气、恨人家的人,这个人的身体就不会好,这个人的事业是不会顺利的;所以这种业只要做了,实际上就是成了一个黑点了。大家听得懂吗?比方说你今天贪了,你一贪就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了;瞋恨心来了,又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了,对不对?你愚痴,不应该做的事情你去做了,又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了。像这种不好的黑暗的光点在你的身上越积越多,到了最后就是报应来了——你就是下地狱。很严重的,我不是和你们开玩笑的。但是如果你改了,这一切慢慢地会“褪”,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一个伤疤一样,会慢慢地褪掉的。如果你这个伤疤痕迹还没有好,你继续去挖这个伤口,对不起,你这个伤口是不会好的,最后就会发炎了。明白了吗?



不改自己身上的毛病就一定会下到三恶道,这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你们要记住,下三道是非常悲惨的。下三道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三个道都是非常悲惨的。如果这个人不做好人,现在学佛了还整天的到处说坏话,还整天的讲人家不好,讲这个不好、讲那个不好,他一定会去下三道。而且下到这三道是很不容易出来的。大家听得懂吗?我们学佛人的一举一动大家都要留心,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的一举一动不当心的话,你就会造业。比方说你今天在佛堂里面,大家讲话都是佛言佛语。师父在这里给你们开示时,如果某一个人脑子里想一些不好的东西,或者讲错一个对佛菩萨不好的语言,或一个动作对佛菩萨不尊重,实际上在你的意识当中就残存下了一个灾难。大家明白吗?所以学佛学得深的人连一举一动都不敢做。所以比丘有二百多条戒律,比丘尼有三百多条戒律。你们想想看,动都不敢动,难怪那些比丘和比丘尼见人只说阿弥陀佛,他们表情都不做,就是怕犯戒。



师父今天教大家几个最新的念经方法,就是念经一定要心诚,心诚最要紧。师父今天是特意问了菩萨的。念经要至诚,就是你心里的意志要非常的诚恳。不是说你表面上诚恳,而是说你的意志要相当的诚恳。我今天要做这个事情必须是全心全意的,我的心非常的诚恳,我的意志非常的坚定,然后要有慈悲心来念经,要心中慈悲。一个人念经念得慈悲的时候,他就会哭,实际上这就是他善根的表现。因为有善良的根在他心中扎下去了,所以他才会哭。但是学佛学到后来也不能常哭,因为哭也会给你带来魔障的。你们知道有个叫“哭魔”吗?如果这个人整天愁眉苦脸,整天哭哭啼啼的,这已经是中了魔了,这个叫“哭魔”。你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没有听到过吧。师父告诉你们要记住,要克制心中的哭魔。“哭魔”,又称为“悲魔”,很悲伤的魔老在你的身上,这个人就永远悲伤,就一直不开心,碰到事情他就是先悲伤。所以人不能太难过。看见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感动的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每一次都是很悲的,明白了吗?慈悲要悲在心里,而不能经常流露出来,否则就会让你得到悲魔。开心的时候也不能过于欢喜。如果今天很开心了,这个事情做得很开心了,哎呀,一直开心,一直开心……有句话你们听到过没有?叫乐极生悲。当你一直在开心的时候,你就惹上了一个叫“欢喜魔”。哎呀,做人真的难啊,悲也不是,欢喜也不是。因为当你一直欢喜的时候,很多魔障也来瞅热闹,它到了你身上就让你笑个不停。你们听到人家讲过吗?有些人笑到后来停不下来了,就像发疯一样地笑。你们看过电影《雷雨》吗?剧中的人物繁漪到最后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她就是惹上了欢喜魔。她“哈哈哈……”不停地笑,笑到后来失控了,因为魔上身了,她就一直笑一直笑。实际上这种笑已经不是正常人的笑了,这叫欢喜魔。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学中庸之道啊?悲要适当,叫“节哀顺变”,对不对呀?什么叫“节哀”?就是要节制你的悲哀,顺着这个自然的变化节哀顺变。笑也不能过头啊。这讲的就是“中庸之道”。学什么东西都不能过头,悲也不能过头,开心也不能过头。很多人开心到最后死了。你们知道很多老年人打麻将打到最后死了,你们听到过吗?打到后来开心了,什么海底捞月了,麻将牌一个大胡,哈哈哈一笑,“嘣”一下子中风了。这个就是欢喜魔上了他的身了。我们在念经的时候不可以提神太多。很多人说,我提神念经,一念经我就提神了。提神的时候眼睛睁得好大,用气用得太足,然后就一直不停地念,这样你的心火就会上升,念到后来嘴上起泡、心神不定,那就是心火上身。听得懂吗?所以师父给大家讲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啊,师父讲的这些真的都是经典啊。念经时如果眼睛瞪得很大,心想“哎呀,我浑身都是劲”,实际上也会偏差的。念经要适当。我们要学菩萨,念经时要三分开,七分闭。你们看菩萨的眼睛永远是三分开,七分闭。所以念经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火,不要让它伤身。另外给大家讲,不要大声念,也不能太用力。如果你念经念得很大声、太用力的话,非常伤你的气,念一天经会浑身无力,因为你的气走得太多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从早讲话讲到晚,你伤不伤自己的神啊?念经真的有窍门的。既要有声,又要听不见。既要念出自己的心声,声音又不能大。念经最好是嘴巴动,声音一点点,这种念法实际上是最好的。师父今天教你们的念经方法,实际上就是你们在念经的时候要注意的方法。因为很多人着急,求菩萨的时候,他觉得家里出事情了,他那个时候狂念。师父让你们狂念不是让你们用劲狂念,而是让你们把经文多念,就是念一遍、二遍、三遍……四十九遍……一百零八遍……是这个狂念,而不是让你大声念。大家听得懂吗?



还有一种念经的方法,千万要记住,很多人喜欢拿着佛珠念。对不对?拿佛珠念经有好有坏。当你心静不下来的时候,你可以拿佛珠念,一个一个的念。但是同样来讲,如果你想打坐念经,或者你想静坐的时候,或者你想闭关的时候,如果你的手一动心就会动,你手动得越多,你的心越慌乱、越静不下来。其实等到你有境界很安静的时候,你连念佛的珠子都不要去动了。听得懂吗?你要进入这个境界,进入这个安静的状态之后,这个珠子都不要去动它,那你的心就不动了。你们想想看,你手动的时候,你的心动不动?手是受谁的控制的?是受你的心控制的。心又是受谁控制?是受大脑控制的,对不对?你手一动,心就动,你的大脑就动,说说看你的心怎么会定呢?神智是指大脑,心是指心脏,你的心和大脑一动的话,你的手动了,所以人家说“心动不如行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真正修得好的人,他连佛珠都不要拿。如果你连佛珠都要拿,说明你修得不好啊。因为你是想利用某一个法器来克制住自己的一种意念,达到你的目的,其实很难。大家听得懂吗?刚才给大家讲到动佛珠的人心会动,如果动的时间长了,这个人会生病的。没有听到过吧?佛珠拿在手上动得太厉害了,会生病的。告诉你们这个心连想都不能想,也就是说心要安静的时候,连想都不能去想它,这个心才会安静。如果你手在动一个事情,实际上你的心就没有安静。你们看见电影里面,当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在想不通的时候,他的手会不自然的敲打或者发抖,或者敲腿呀,或者做某一个动作,实际上是他的心在动。你们听得懂吗?其实就是心静不下来啊。所以很多老板在面试员工的时候,你坐在老板面前,你坐得住还是坐不住,他就能看出你这个人的自制力。你当着老板的面,一会儿脚动,一会儿手动,这个人就是根本没有自制力的人。你们现在坐在下面听师父讲课,你们一动不动,这个人就有自制力。如果左摇右晃,身体、眼睛等乱动,这个人就叫没有自制力,就是自己的根基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4#
发表于 2015-12-15 17:14:44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4


转:离相布施,智慧的善业


《金刚经》里菩萨讲了一句话:“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就是说一个人只要生出一个很干净的念头,如来佛菩萨悉知悉见。就是所有的佛菩萨都能看见的,所有的佛菩萨都能知道。请问你们做坏事菩萨能不知道吗?如来代表什么?并不是完全代表一个如来佛,是代表所有的佛菩萨。我们平时法施、财施、无畏施,哪个施最重要?法施最重要。法施就是把观世音菩萨这么好的心灵法门去告诉人家,去救度众生,这叫法施。但法施必须要有智慧的善业。什么叫智慧的善业?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有智慧,而不是说单单去救人。如果你忙了半天而没有智慧,你就救不了人,你这个人就是没有智慧,就不能代表法施。听得懂吗?比如你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是谁,跑过去就给人家讲法,讲到最后人家嘴巴里还造口业,这种救人的方法叫没有智慧。没有救度到一个人,他就是没有智慧的善业。也就是说你去做一件事情,你没有智慧,没有做成功,你就是没有智慧的善业。所以要用法的智慧来布施。什么意思?法施就是要用法的智慧。什么叫法的智慧?比方说我们弘法,我们去法施,我们把佛菩萨的东西告诉人家,我们把佛和菩萨的思维方法称为“法”,我们法施就是要用佛和菩萨的这种智慧来告诉人家,来布施。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推销一样产品,你告诉人家我吃了这种产品之后我的精神很好。但你自己精神都不好,你怎么能说服人家呢?也就是说你学佛已经法喜充满了,你有智慧了,你再去给人家讲的时候,那你讲出来的都是佛菩萨的智慧,人家才会相信。如果你自己都讲不清楚佛菩萨的智慧,你怎么样让人家相信佛菩萨有智慧呢?所以,说法者必须具有法的智慧。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要救人,就必须要有救人的条件。如果你想要财布施,你就必须要有钱财,你才能财布施。如果你钱都没有,你怎么布施呢?你连这个条件都没有,你怎么去救度众生呢?人家掉在苦海里,你怎么样用一种方法把人家从苦海里救出来?你连游泳都不会,你怎样下水救人呢?



所以这里就讲到“一相法门”。什么叫“一相法门”?一相就是无相,一相就等于无相,一相就等于离相。无相就是离开这个相。举个简单的例子告诉你们,就是你们离开自己的本相就是离相的布施。离相的布施是什么?我做好事情,我帮助人家,我不留名,我帮助人家不求回报。如果做好事情帮助人家求回报,接下来就是烦恼来了。比如你做布施印刷书籍,看到书之后,“我做布施了,怎么没有我的名字呢?”烦恼来了吧?所以离相的布施就是无相布施。什么叫无相布施?就是智慧法施离相,要用智慧去帮助人家,让自己、让人家来离相布施。离相布施就是不执着。你们知道布施到后来很容易会烦恼的,会出毛病的,会不开心的。师父等一会儿讲给你们听。布施必须要离相,如果布施不离相的话,就落入到了布施的执着当中。听得懂吗?布施的执着就是你布施完之后就等着回报,如果没有回报,你就着相了,你就难过了,你就不开心了。比如今天我给观世音菩萨供了水果了,我今天丢了一点钱到功德箱了,我怎么没有回报呢?开始执着了。执着在里面了吧?所以布施一定要离相。比方说我捐款印了什么《图腾世界》书了,但我不要自己的名字在书里面,那个时候你很舒服。那个时候你不会觉得,“哎呀,我今天布施了”。



现在很多人是有相布施。有相布施是什么?就是说,“哎呀,我印了书了,我家里怎么还没有转好呢?”开始烦恼来了。“我今天已经帮了这么多人了,我念了这么多经了,明明念了经之后功德就是法布施,那我念了经了怎么还不好呢?”因为你着相了,所以你没有好。就像很多人请人家吃饭了,然后嘴巴叽叽嘎嘎讲了一大堆,最后人家一点都不领他的情,还觉得他很讨厌。这就叫“着相”。



有句话叫闷声大发财。你不出声给人家做好事情,人家感恩你,恨不得把头给你磕破。这种感恩是人家发自内心的愿意感恩你。所以你们说无相好还是有相好?如果布施不离相就落入到了布施的执着当中,这就叫“执着布施相”。什么叫“执着布施相”?因为布施了一点钱了,老在心里想:“我听菩萨讲过的,‘你从这个手给进来,我从那个手给你’。我怎么没有发财啊?我今天念了经怎么没有好呀?”执着了吧?开始不舒服了吧?听说供苹果可以加快好的程度,“哎呀,观世音菩萨我选的是最好的苹果来供你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好呀?”执着了、难过了吧?



如果你要去救人家,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事实上是不能取的。也就是说我今天布施出去的东西,我帮助人家了,我不要回报,我不要索取。我什么东西都不想索取,我就对人家好,这叫不索取。然后不能舍。舍是什么?听不懂了吧?“哎呀,我要舍呀”。不是指我们平时要舍的“舍”。这个“舍”就是说做某一件事情,我不能舍我要的信念和学佛的决心,坚定地走下去,叫我不移、不偏不倚走我这条路,我不舍去我所做的无相这条路。听得懂吗?叫不能舍,不能取。我今天做了这个事情,我非要做下去,而且我不索取,我不要任何回报。举个简单例子,在东方商场有一个人一直帮助洪先生送水。洪先生说:“哎呀,你帮我运送东西了,来来来,我给你拿点礼物吧。”“我不要。”这就叫我不取,我不取他人任何东西。不舍是什么?我不舍去帮助别人的理念。不是因为我没有拿到什么东西,洪先生也没有对我怎么好,我明天开始就不帮助送水了。人家不舍,坚持送;人家不取,不索取任何的回报。洪先生你告诉大家你感恩不感恩这个人。如果人家不索取,但是跑到洪先生面前说:“洪先生不是我说,要不是我呀,这水没人给你免费送呀。你看看我这么远的路,汽油费都不止啊,我帮你怎么怎么的。”讲完之后,洪先生只会说:“好好好,谢谢,谢谢你。”最后笑一笑。等他走了之后就不会感恩他了。而现在洪先生是从心里感激人家。因为人家是无相的。



就像师父对你们一样,我没有什么要求,我拼命地在救全世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对师父这么好,这么尊敬师父。师父在广播里面是多么的严格,但是没有人骂师父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台长是为他们好,人家懂道理啊。如果作为一个徒弟连师父为你们好这一点道理都不懂,我就叫你们离开。一个父母亲看见孩子做错事情着急了,如果因为父母亲着急,态度严厉点,你就认为这个父母亲不是个好人,那你们就不是一个好人。你们听得懂吗?师父举这些例子就是要告诉你们一定要离相,也就是说我不取不舍。我布施了,我就没有思想,就算我今天布施了感情,布施了所有的东西,但是我不取不舍。我没有取舍,就有功德。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不论是什么布施都不能着相。今天我布施了一点钱了,不得了了。“哎呀,你知道吗?我今天布施了很多钱。”“哎呀,那个人摔倒了,要不是我去扶她,这个老人家肯定要死掉了。”“这个人要不是我去救他,给他看台长的博客的话,这个人到现在还想不通要自杀。”你这么一讲就没有功德了。如果一个人着相布施,这个人实际上布施的功德很少。师父对你们要求高,做了好事要不留名,要离相。人家做了好事留名也好,做了好事不留名更高尚。师父今天接到一个电话,师父说:“你什么都不要给我讲。如果你觉得今天是为台长做的,你把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讲给我听。如果今天你是为观世音菩萨做的或是为你自己在弘法利生的话,你什么事情都不要给我讲,我不要听人间的任何事情。”讲什么?有什么好讲的?谁没有委屈呀?谁没有做错事情呀?所以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着相。众生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取相。就是做了一点事情了马上就要出名,登报纸、上电视,人就是要名要利。“哎呀,这件事没有我的名字是不行的。”多少争吵的事情、多少的矛盾都是产生在名利之中,就是因为执着。这就是为什么你已经做好事了还会吵架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人布施的时候,他就想到:“哎呀,我怎么没有回报呀?”当一个人在做法施的时候,就想:“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还不好呀?”这么一想,功德没有,白做了,瞋心也来了。比如你刚刚去劝说这个人,而这个人嘴巴讲这个法门怎么怎么的不好。这么一讲,你的心里想:“哎呀,这个人怎么这样?”你瞋心了吧?劝老公劝不醒,劝老婆劝不醒时,你们有没有产生瞋心出来?你烦不烦呢?你障碍不障碍?两个人一起修心多好。所以要无相布施,不要着相布施,一定要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3#
发表于 2015-12-11 13:04:33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4


转:名利均是无常


师父给你们说过,现在这个地球经常生病,这已经不是你们承认不承认、相信不相信的问题了。就像一个人一样,它的发病率高不高?三五天这儿来一个灾,那个地方来一个害,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体这个地方生病,那个地方生病,浑身已经开始不对劲了。澳大利亚是乐土,但是澳大利亚也有坏人,坏人太多、恶业太重就会形成恶缘恶气。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在西澳的珀斯。你们想想看,你们是要做好人还是要做坏人?等灾难到了自己身边的时候,好人就留下,坏人就走了。然而人最大的毛病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真的知道自己要死了还不相信。就像很多人生了癌症之后还说“我不会生的”,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人一定要好自为之。



活在世界上的时候要多想一想: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来的?然而这个问题不是一般中学生和大学生能够解答的。从宗教、从佛教上来讲,我活着是为什么?你来到这个世界,实际上是给你一个超生了死的选择。就是让你能够超脱这辈子的生死,下辈子不要再来了。但是很多人懂吗?以为来了就是吃喝玩乐。举个例子,人到人间就像到了一个旅店,到美国九日游。去买很多东西,把花瓶插好,把钢琴买好,把洗衣机买好,一本正经把它当成家了,但过几天就要离开的。我们这个人间也不是你的家啊,是临时的。什么叫临时?不能永远的东西就叫临时的,能够永远保持住的东西才叫永远。佛法上讲叫“无常”。所以人间就是永远没有长久的东西,在这个人间没有一样是长久的。所以大家要把人间这个东西看得轻一点、淡一点。而我们现在天天做人,把物质看得这么深,看不开。不要为名为利啊。弘法现在也要低调,救人也要低调。好人才救得了,坏人救不了。如果高调的话不是在救人,而是在丧失功德。为名为利,这个事情就砸锅了。很多人出事就是因为名和利。比如我今天想做这个事情了,花钱去买官做。其实为名为利是害死人的事情。所以师父希望你们以后踏踏实实地救人,踏踏实实地修心,不要追逐名利。为名为利实际上就是贪瞋痴。



这个地球已经是千疮百孔,就跟夫妻的婚姻一样。不修的人会造口业,有些修得不好的人就会对真东西加以诽谤。真的东西你能讲它不好吗?师父心想众生,师父的法身到多少人家里去救人啊!每天都有反馈信息。师父昨天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帮他看病,告诉他念多少遍经。末法时期,先救好人,不救坏人。现在是末法时期,时间太短了。很多人不算坏人,但是他们一会儿学好,一会儿学坏。就跟师父所讲的一样,等灾难或地震来的时候,那些时好时坏的人也在里面一起死掉;等好事来的时候,那些时好时坏的人也在里面,一起升官发财。所以做人不稳定的人是随波逐流。每次青年团上课来这么多人,师父很开心,那是我们的后代啊。等师父以后回天后,那些人全部是火种、善良根苗啊。师父看到那些小孩子多开心啊,这么小就会念经。这是以后佛的火种,以后能救更多人。



师父给你们讲,现在这个地球真的出毛病了,绝对不是偶然的,是人自己糟蹋的。所以今天能活着好好地修心念经,说不定再过一阵子修心的机会都会没有了。人说走就走的,很快。能活着一天,就要感恩观世音菩萨,不要再去想什么贪心的远景规划了。只有一个原理就是好好做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只要好好修心,这样才能平安吉祥。



今天给大家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把有为的一切全部放下。什么叫有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为”就是你想去做一些事情。“有所不为”就是让你把你所做的烦恼事情应该统统放下。你放得下吗?第二,什么是真修为?你真的修这个行为,你真的去有这个修为。理智就是你的真修为。一个人做什么事情要有理智。如果你有分别心认为这是真修为,也就是说,你把分别心、不好的心,任意地随着自己的心情去寻找真修为,那就越走越远了。



讲到这里,师父要给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人的命是注定的,这是不对的。人的命没有注定的。注定你要活的,但你死了;注定你要死的,你活了。什么叫“注定”?“注定”这个筹码是由你自己来安放的。有些老年人年纪很大,如果再去找一个年龄比自己还小很多的,那就是一只脚已经踩在棺材里,那么这个人也会把你的另一只脚很快地放进去。所以要知道,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要行中庸之道,不要悬殊太大。师父今天给你们说,分别心是什么?分别心就是你看任何问题都去对比。有分别就会产生分别心。做人不要有分别心。今天我看见这个人有钱了,马上冲着他点头哈腰;今天看见你是一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我就冲着你阿谀奉承。我们做人,不要因为你是什么样我就怎么样,这叫“心随境转”。



今天来了一位老妈妈,师父给她讲了许多佛学道理,她全部明白。她最后给师父说:“因为我现在拜的这个师父很有名啊。”因为他有名你就去拜他?如果你所拜的师父走偏差了呢?你也拜吗?举个例子,这个外科医生一把刀,专治心脏的。在他 30 岁、40 岁、50 岁是最红的时候,名气很响。等到他 70 岁的时候,你的心脏不好,你敢叫他去开刀吗?你可以说:“王医生啊,你真是太有名了,我一定要你给我开刀。”他拿刀的手颤抖着,心脏没开好,说不定倒把你的肺切掉了。师父给你们讲,不能以名来取人的。什么叫名?名是怎么来的?要名气干什么?你今天可以有名,明天可以没名。你们说说,过去多少英雄名人,现在谁还有名?要什么名啊?很多人就是为了要一个名气,连一条命都没了。不要有分别心,不要去看不起人家。



“真修为”是直接截断恶的根源。什么叫“真修为”?“我是真的想修心,我一定要把我身上的恶根彻底地截断。”很多人不知道恶根在哪里,恶根实际上就是贪瞋痴。比如说他今天贪心来了,他看见人家戴着太阳镜很漂亮,但他没有钱去买。他就去偷了一副太阳镜,心想没人看见,戴着就出来了,结果被人家抓住。“对不起,我是小孩子,下次我再也不偷眼镜了”。实际上他说这个话并没有截断这个恶根,他只是剪掉了那种恶的宿业和果啊。修心就是要截断根源,真的把自己的行为修好。一棵毒树,你剪掉它的叶子、修掉它的枝杈,它还是一棵不好的树,你永远不能把它变成一棵好的树。因为它的毒根在里面,所以它长出的叶子还是有毒的。就像一个小孩子心态已经不好了,他做出的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



真修为,理与智也。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你对他说“你给我理智点啊”,就是叫他想清楚一点。你在理念上、你在本性上,你要有点智慧啊,这叫理智。但是大家万万想不到,理智也是空的。什么理智啊?哪有理智啊?你这个理智是哪里来的?理智是建立在一些你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你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所接触的东西上,你认为是寻出了一条道理,然后用你的智慧去加以修饰,所以成为一个理智。当你真正碰到困难的时候,人家叫你理智一点其实就是叫你想得深一点。实际上这个想得深的理智也是人间的东西,也是空的。一个真正想得通的人还有什么理智不理智的?因为我本来就很理智,我本来就没有控制理智的需要,所以任何事情都对我无碍。那些和尚把家放下跑到山上去修,天天都是扫地念经,什么都不想,他们是有境界的。你说他用得着什么理智吗?他们不就是已经空了吗?和尚不就是四大皆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2#
发表于 2015-12-10 16:18:17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本性顺应天地自然


我们做人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然我们所有的行为没有去做,做恶,或者做善,但是你照样而现受身,虽然你没有去做很多事情,但是你的身体还会受到现世的报应,正因为你的身体受到各种报应,那么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菩萨行。很多人听不懂这句话,我受到报应为什么还做菩萨?师父问你们,如果你们没有受到报应的话,你们会学佛吗?如果你们没有受到报应,你们会念经吗?如果你们没有受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们会磕头吗?磕了头,念了经,行善了,是不是菩萨啊?佛的理念很深啊,就是这几个字: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你已经开始走上菩萨的道路,并不代表你已经是个菩萨了,大家听得懂吗?佛法很深啊。无作似无生,我今天没有去做任何事情,我就不会生出是非出来,对不对?我今天没有动恶念头,我怎么会有恶报呢?我今天没有去做任何恶的行为,我哪会有恶的报应啊?这就叫无作似无生,无生就是不会生出来,无生法门是什么意思呢?我今天学的佛法,我没有认为这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没有生出来,本身是我们的善心、慈悲心所拥有的,也就是说,你虽然是在做善事,但是这是你的本性所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别人给你的东西,就是今天师父让你们学佛修心了,这也是你们本身命中已拥有的善行善德,而不是师父给你们加进去的东西,因为你们本身的良心很善良。所以,无作似无生,无生法门。

接下来是虽行无作,虽然我们修行人无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空的、虚的,就跟没有做一样。师父问你们,当你们要死的时候,你们所有的衣服、所有的房子和一切,你都是带不走的,你就跟没有拥有过一样。你再好看的太太,到时候你要走了,你也是带不走的。你再多的钱财,你也带不走,那不就跟没有一样吗?你现在有一个工厂,到你退休的时候,你要卖掉了,你还有吗?师父认识多少大老板,过去很有钱,现在死了,还有什么东西啊?虽行无作,行的就是无生法门。我们行的是什么?无生法门。这个法门有吗?例如,我们现在好好学佛,学好了,结束了,这个法门也没有了,对不对?师父问你们,你们小时候上的幼儿园、学校,你们现在毕业了、参加工作了,那么这个学校对你们来讲还有吗?结束了嘛,对不对?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受身指的是什么?受身讲的就是五蕴假合之身,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五蕴假合之身,就是空的啊,我们的身体都是假的,大家看到一个人死后还有什么?装进棺材埋进泥土里,几百年、几千年后慢慢地变成化石了,想想看人有什么?为什么要把这个假的身体看得这么重呢?为什么要为这个假的身体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灵魂这个唯一的真的东西付出更多呢?所以菩萨度众生,唯一的法门就是无生法门。菩萨度众生,就是你是应该得到什么法门,菩萨就给你什么法门,这个法门不是生出来的,是你本来就拥有的,师父跟你们一讲佛法,你们就能够贯通理解,这个法门就是你们自己的。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家里什么东西都有,但是你住在这个家里,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放在哪里了,师父跑进来说,我知道你们家里的东西都放在哪里了,那个老虎钳子在厨房后面的箱子里,你去一找就找到了,那说明这个东西是你的,不是师父的。你们的良心本性都是很善良的,你们都是菩萨,你们要多多去启发自己的本性,你们很快就会拥有属于你们自己的东西。

而现受身,也就是说,在现实的修行的身体当中,三界一定有受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现在是一个修行人,如果你没有这个肉身来受报,你怎么能够来还清你的业报呢?举个简单例子,隔壁邻居跟你吵架,你打了他的孩子,他恨得不得了,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这个身体,只是在嘴巴里说,对不起,我打过你孩子了,他家里一定不服,一定要找你的身体打还给你,给你一个嘴巴,所以你的这个身体被人家打的时候就是受身,受到这个业报了,如果他打不到你的身体,他骂你一定还不解恨,大家听得懂吗?要明白,菩萨靠一个法身来度众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受身。这个法身就是你的光明心,就是你的光亮身,也就是说,你给别人带来了一种无形的身体,这种无形的身体就是法身,单单用无形的身体到人间来受报、来度众,肯定不行,必须有受身。今天你们吃苦了,出去劳动了,被人家欺负了,你一定要有这个身体被人家欺负,否则你这个债务就还不掉。

修行要把自己的本性修出来,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呢?本性就是顺应天地自然。如果今天这个人的脾气很倔强,人家说什么,你就不听什么,人家这样,你非要跟人家对着干,你这个人就不叫顺应天地,顺应天地就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什么?今天该我受了,我就好好地受;今天该我倒霉了,我就倒霉;今天下雨,我淋到雨了,那是自然的;今天被老婆骂了,那也就骂了,谁叫我自己做错了事情?谁叫我自己有这个怨结呢?这就叫自然,这样就不会有烦恼心,不会有去跟人家打官司的瞋恨心了,一旦有瞋恨心之后,再做错事情,那就是愚痴心。想想很多人,恋爱谈不成,就跟对方说,我要把你毁容,我要把你怎么样,这就是愚痴之人,所以要顺应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1#
发表于 2015-12-9 17:13:55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七


转:净则无染 定则无颠

            要记住,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心量。从现在开始,就必须锻炼自己,人家骂我,笑嘻嘻的,没有关系;人家讽刺我,没有关系;看见这个人很讨厌,想想,他也很可怜——这就叫心量大了。你要是看见人家左不满意,右不满意,你心中一定有魔。看见人家总不顺眼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魔了。

        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你才能享受人间的快乐。这句话很重要的,你的心灵很平静,你觉得你很满足了,你够了,你就快乐了,对不对?我不要钱,但是我很开心。我要了钱,我不开心,为什么?因为烦恼来了。师父不是跟你们讲过吗,一个人的烦恼怎么来的?因为他的心量不大,因为他的心灵不平静啊。他要这个,要那个,要了这个,又想要那个;要了那个,又想要这个。有了一点点钱,还想要更多;有了一点点名,还想要更多,那他的心就不平静了,所以,他就不能享受人间的快乐。你难过了,你怎么能够享受人间的快乐啊?

        小明大学读完了,心里不平静:人家还在往上读,我为什么不能往上读啊?你说你读书辛苦不辛苦?如果你心态很随和,能读就读,不能读就不读,不给自己太大压力,我本来大学就毕业了,找份工作,我也挺开心的,那你不是同样享受快乐吗?如果我一定要读博士,徒增自己很多压力,那你说说看,你快乐不快乐?你今天告诉师父说,你很快乐,那师父就很高兴。如果你说你现在还是心不平静,你一定要读,那你读完这个,还有其他要读的呢。所以,我们要懂得,不要去执著,不要觉得这个也要,那个也要。

         我们要常生无生灭心。也就是说,我没有生出来什么心,也不要灭掉什么心啊,我无所谓了,人家讲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今天到人间来和你一样,你一天有 24 个小时,我一天也有 24 个小时;你一天有三顿饭吃,我一天也有三顿饭吃,我不比你少什么,我跟你是平等的。我没有生出什么特别的心,也用不着去灭掉什么心。很多人生出来的杂念,因为他想做局长,他痛苦万分。举个简单例子,现在很多华人要去竞选议员,师父认识的一个议员,他是怎么弄到的呢?他在选区的每家每户都敲门啊,你肯吗?人家真的付出了,人家是一家一家敲门的,最后才被选上议员。哪件事情是容易做的啊?

         你生出来这个心了,你就得去灭掉。你有一把火了,你还得去灭火呢,你这把火都没有,你连灭火机都不要准备了,对不对啊?脾气不好的人,要经常提醒自己灭掉脾气。当年林则徐在他的办公室里写了两个字“制怒”,就是控制自己的怒气,林则徐一发脾气,抬头一看“制怒”,马上就把脾气压下来了,累不累啊?生出的气出不来,闷在心里,会闷死的。师父早就跟你们讲过了,不要去有怒,那你也不要制怒了,有什么好怒的?

         “乐则无好恶”,如果这个人很快乐之后,他就没有好坏之分了,他就很开心了。碰到一个事情:哎呀,我这个人真倒霉,我自作自受,种的恶因,现在果来了,算了,我自己亏本吧,算我花钱消灾吧。有恶了吗?没有恶啊。好事来了,真好,菩萨显灵了。所以,开心快乐的人是没有好恶之分的,他不生气了,没有不开心的。
           如果你经常想到“我”,这个我的自己,你就没有主宰了,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什么事情都想到“我”,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得不到人家的帮助的。举个简单例子,你想做局长,你累不累啊?如果你拼命地为自己,就不会有人选你,没有人为你说好话,你就没有主宰,听得懂吗?你就是一颗小树竖在那里,边上没有靠,很容易倒下。所以,人不能只为自己。

         一个人如果干净了之后,则我无染,一个人干净的话,就不会染到灰尘。举个简单例子,一个经常洗澡的人,他身上干净吗?一个星期不洗澡的人,他身上干净吗?一个星期不听师父讲课的人,他脑子里干净吗?你们想想看,天天听师父讲课的人脑子干净,还是一个星期听一次的人脑子干净啊?你们看那些弟子,他们一个月听师父讲一次,是他们干净,还是你们每个星期听师父讲一次课的人干净啊?他们是一个月洗澡一次,你们是一个星期洗澡一次,对不对?要天天纯洁意识,天天把自己不好的杂念排干净,那么这个人就干净了。

         所以,我们不能有一点点的染着,我们不能有一点点脏的东西在身上。要知道,有一点点脏的东西,你的心就会狂乱,对不对啊?今天有人来欺负你了,你心中一想不通,接下来你就要报复,接下来,你的心会烦躁不安了。你们有些人在度人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太狂乱,就算是为菩萨、为对方好,你也不能对人家凶巴巴的。你们想想看,师父就是讲你们徒弟,也是有个范围的。

         所以,不能不纯洁,不能有染,一有染,心会狂乱、难过,然后一发脾气,心就会颠倒,因为想不通啊。有没有啊?有的人不就是这样吗?忙了半天,到了最后,师父讲了他几句,不开心了,你这功德到底给谁做的?你是为师父,还是为观世音菩萨,还是为你自己啊?看见了吧,颠狂了吧?一定不能这样,一定要干净。一点事情来了,马上想:菩萨会这样做吗?菩萨不会。如果菩萨碰到这件事情会怎么样?菩萨保证说,没有关系,忍辱还要精进,对不对?给人家占点便宜又怎么样?让你出点名又怎么样?你就做了,又怎么样?你是不是为师父啊?弘法难道还要划界限吗?师父在帮助你们提升境界。境就是一个环境,你到了这个环境当中,比如说,你到了澳大利亚,你生活了十几年,你不会随地吐痰的啊,这就叫境界。

         师父对你们很严格的,心要没有狂乱,心要没有颠倒,心要无染着,你就会没有烦恼。你没有烦恼之后,你就没有是非,你就能够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师父跟你们一点都没有跑题,又讲回来了,你要快乐,你要自己干净,你才能有这个境界;如果你动坏脑筋,你不干净的话,你怎么可能自己不颠狂呢?你想着人家,你才会干净;你不想着人家,你才会很脏啊。只想着自己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是被人家看不起啊?师父早就跟你们讲过了,自私的人被谁都看不起,所以,要真正达到佛菩萨的常乐我净——经常快乐、我很干净的意境,在滚滚红尘的人间道,要时常保持快乐道。学佛的人要快乐,不要脸绷着,开心一点吧,没有谁欠你们的,这个人间已经是滚滚红尘,什么叫滚滚?热水烫死你,灰尘滚来淹死你。灰尘啊,一匹马走过去了,灰尘把你全弄脏了,你已经在脏的地方,你要是再不快乐,你不是更加痛苦吗?

          要时常保持快乐道,虽然很不容易,但是呢,还是要快乐,不是嘴巴里说快乐就快乐的。今天师父教你们,多微笑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一碰到人家就多微笑。看看现在的人,末法时期有几个笑得出来的?如果师父现在跟你们一样,看见谁都讨厌,笑得出来吗?每个人身上都有业障,灵性一大堆,笑得出来吗?但要从人道中去摸索、去学习放下,必须放下,什么事情都得放下,就不能放在心上。如果把什么事情都放在心上,他就放不下,放下才能移走啊,放在上面是拿不走的。举个简单例子,我们东方台阁楼上放了很多东西,如果你连放的是什么东西都记不住了,你说你怎么可以把它移走呢?如果你眼睛看见了这个东西,你可以说把这个东西处理掉、扔掉、送人等,如果你眼睛都看不见,你怎么能够处理它呢?你如果把这些肮脏的、不开心的东西全部放在心中,你放不下,你就扔不掉啊。

         师父跟大家讲,要体悟、领会,要理解人生。体悟是什么意思呢?要去体验,才能开悟,这件事情我做过了,要理解人生:哦,原来我爸爸妈妈一辈子也是这样子的,自己也是在走他们的路,所以,我来体会一下为什么我会这样。因为我们无所得,因为我们来到人间是两手空空,走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我们就无所得、无所住。有什么可以得的?和尚、尼姑为什么不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庙里?就是为了培养他们无所得,无所住,一切都是空的,一个背包走天下,到了哪里的庙他们都能挂单,都能住在那里,就是培养他们无家,没有家。

         到我们人间来就是没有家的。你们什么地方有家?你们过去的家在中国大陆吧?有人的家在台湾吧?你们怎么现在跑到澳洲来了?你们知道不知道过几年如果突然之间有什么灾祸发生了,大家大迁移,你澳洲的家又没了,这次澳洲山火让几万户人家又没了。无所住心啊,不要把心住在里面,你在这个人间走一场,你什么都得不到,为什么还要把心住在里面呢?无所得、无所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我的微博|手机版|Archiver|caisg Inc.

GMT+8, 2024-6-14 01:24 , Processed in 0.0699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