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变频器 PLC 伺服
楼主: annibab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连载"白话佛法" [连载中……]

[复制链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1#
发表于 2015-11-16 09:48:16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善用人生 与佛合

自性本清净,自性不生灭,就是说,自己的本性本来就是很清净的,你的良心本性永远没有生出来,也没有自己灭掉的,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自性本无动摇,一个人的良心本来对好人一定是很好,对坏人一定是很坏,那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是现在的人明明知道他是个坏人,只要他可以给你带来既得利益,你照样把他说成是好人,你照样在打妄语。明明是一个好人,因为你要从他身上赚取利益,你把他说成是坏人,你把自己的本性都抹灭了。所以,自心能生万法,因为你的心能够生出善良的,就是善法,生出恶的,就是恶法,都是由你的本性生出来的。今天你们要做好人,也是你们啊。今天你们要做恶人,不想好好修了,那也是你们自己啊,谁管你们?谁能劝你们?劝你们去杀人放火,你们怎么不去啊?劝你们去做慈善事业,你们很多人怎么不去啊?都是你们自己的心造成了你们的善和恶,所以要一心不乱。念经、许愿、放生,你的心才会融入光明啊。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修什么法,一定要与佛合一啊,就是说,你的心中永远要有佛念。菩萨叫我们善良,不能杀生,我怎么能杀死蟑螂呢?菩萨叫我们对人家好,我怎么能对人家不好呢?菩萨叫我们勤快、精进,我怎么能够睡懒觉呢?永远把菩萨放在心中,和菩萨在一起,就叫与佛合一。如果有缘众生在宿世是善根具足,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你发种种的大愿,一定能超脱生死、永断烦恼。如果你是一个有佛缘的众生,有缘分的众生,你在宿世,就是你在前几世,你已经善根具足,你已经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人,你上辈子是一个好人,再上辈子你也是一个好人,叫善根具足。所以,因缘成熟了,这辈子你又修心了,又学佛了,那么你发种种大愿,你一定能超脱生死,永断轮回。实际上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说,你过去有基础,你再做这个事情,你一定能够成功。比方说,你过去做过印刷设计,你现在再做印刷设计,因为你有基础,你很快就能成功。你过去做过厨师,你拿起来就能烧菜,你就是很容易成功。你在前世修过心,做过比丘、比丘尼,你这辈子就很容易修成。

要学佛陀的慈悲,你们知道学了佛陀的慈悲之后你们要干什么吗?学佛陀的慈悲之后,你们要懂得教化众生啊,就是去教育、去感化众生。帮助别人,要感动别人啊。现在人跟人之间就是做了一点功德,做一点工作,你不能让人家感动,人家还讨厌你呢,那你怎么学佛啊?你们看看,师父让多少人感动啊?师父是用实际行动感动别人,早在六年前的法会,很多老伯伯老妈妈来了,经济条件不好,被旅行社骗了,师父全部贴他们的,那个时候师父没说一句话,那些老伯伯老妈妈很感动啊。师父就经常想,这些老妈妈如果是我的妈妈呢?是我的奶奶呢?他们现在闻到佛法了,家里条件不好,还这么千里迢迢地来看师父,你怎么能让人家就这么难过地回去呢?将心比心啊,学佛就是学的一颗心。

人的命运实际上是带着三世因果轮回的。你不要去讲你的命好不好,你用不着讲的,这是天定的,因为它是三世的因果啊,不是说你这辈子做了很多好事,你觉得自己怎么还不好啊,你知道你的前世吗?三世因果啊,看着人家有钱,要知道那是人家前世在布施、在做好事啊。看看你现在没钱,你现在都不舍得布施啊?那你下辈子还是穷啊。看看人家不生肝癌,因为人家不喝酒啊。或者人家原先喝酒的,现在戒酒了。澳大利亚的女人生孩子之前,抽烟、喝酒,生孩子的时候报应来了,畸形儿、怪胎,什么都有,因为她们在怀孕的时候,她都不知道要节制,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他们不为孩子着想。那我们上辈子就是没有好好修,我们这辈子已经吃苦了,我们应该怎么受报啊?澳大利亚的那些母亲生了畸形孩子不是受报吗?要不要受啊?天天看着自己的傻儿子,肺不好,肝不好,那是谁造成的啊?所以,我们今世自己不好不要去怪别人,那是我们自己的三世因果轮回,所以一定要化解前世的因缘,怎么样化解呢?化解前世的因缘,有人说:“师父啊,前世已经过了,没因缘了,我怎么化解啊?”对,上辈子你欠他的,打他,这辈子,你们做夫妻了,他打你、骂你,你不就是在还债了吗?有什么话好讲的?还。没有办法,一边还债,一边念经,让他还得更快,不还是不可能的,因为是因果,谁都动不了的。

要学会忏悔,学会布施,要善用人生。人生要善用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善用人生吗?善用人生就是好好地对待自己的这个身体,好好地对待自己的心灵,我不能再去造因了,上辈子我们做夫妻不圆满,让我们这辈子做夫妻天天吵架,我要善用人生啊,今生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和他把债还清,所以我不能再造不好的因,让我下辈子再来还债,因为我不想再到人间来了,我没有必要再去造这个业,因为我下辈子不想再跟他做夫妻,所以这辈子你就是骂我,我忍了,因为我跟你下辈子再见了,还完了,我不想再跟你下辈子了,所以,我就随你,你要骂就骂,不造下辈子的因,不就结束了吗?如果你这辈子在还债,你还对他不好,然后你又跟他吵架、打骂,那么对不起,你下辈子再来还吧,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忏悔就是忏其前衍,忏悔我们过去做错的事情。菩萨啊,我做错很多事情了,我不能再做错事情啊。布施什么啊?就是好好地布施出自己的爱心、佛心,好好地放生。要善用人生,就是我要当心自己的身体,身体是父母亲给的,我不能糟蹋自己的身体,一定要懂得“一句善言、一个善念”就是一个助缘,我今天动了一个善的脑筋,我就得到一个助缘,就是帮助你的缘分啊。我今天脑子里想,我帮帮他吧,好了,你心中就会产生一个助缘,就是别人就会来帮助你,因为你的善念引起了别人对你的善和助缘。一个助缘、一个善念,都会成就我们的善缘,你就会拥有贵人啊。多把人家往好的地方想的人,这个人是不是别人都愿意跟他交朋友啊?你的朋友多了,是不是贵人就多了?你没有朋友,谁来做你的贵人啊?你们家里一共有三个“贵人”,你一个,老婆一个,孩子一个,对人家抠得不得了,对人家自私得不得了,对人家小气得不得了,你们家三个人就是装在柜子里的“柜人”了,谁会来帮你啊?

东方台最近刚发生一件事情,那个小男孩最早的时候是肾结石、尿血,后来坚持念经、做功德,石头不见了,B超都找不到了,医生说不要动手术了,他开心得不得了,然后他不大努力,不精进了,好了,石头一下子又堵住了他的尿血管,医生说要开刀放一个管吊在身边,可怜不可怜啊。他马上又开始念经、做功德,准备开刀前,医生一检查,石头像变戏法似地又不见了,他一激动,又在师父面前,感动得不得了。你们说观世音菩萨灵不灵啊?灵啊,灵验之后,自己要坚持念经、修心。你们告诉师父,这些灵验不是观世音菩萨慈悲,你们还有别的解释吗?有什么可以解释的?心灵法门好不好,绝对真的,人家说不好就不好了?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法门不被人家嫉妒,那可能吗?就是同一个爸爸妈妈生出来的兄弟姐妹,相互之间都会嫉妒的,姐姐好了,弟弟不会嫉妒的?妹妹不会嫉妒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坚持自己的佛性理念,要多帮助别人,自己成功了,要更好地帮助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2#
发表于 2015-11-18 11:57:41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包容是智慧

               你们今天心中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正。我们不要去偏袒谁,在处理事情当中,我们总会有差别的,因为在人道中来讲,处理任何事情都会有分别心。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在看一个人照片的时候,有时候看某个人顺眼了,你会对他好一点,看到某个人不顺眼,那也叫偏差,也叫不正,明白吗?因为人本身,他有一种意念会生出来,而这种意念就是专门让你走偏差的。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这种意念升起,你一定会走偏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有差别,人间说的差别,学佛人叫“分别心”。做人也不要随波逐流,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还要继续做错,那就叫随波逐流。要敢于检讨自己,敢于来调整自己。人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不能为了保身,就委身于不良倾向,就舍弃了原来的美好之心。因为他是我的老板,因为他是我的亲人,所以我就要跟着他,这样是不可以的。要懂得,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在处理所有事情的时候,不能舍弃了原来的美好之心,要坚持自己学佛之心,坚持信念,就是学佛人,我就是要学正的东西。

            慈悲之心,纯朴之心,永远要记在心中。我们不相信别人,又想无尽地从别人身上索取,这绝对是不健全的生存方式。师父今天跟你们讲的是禅学,你们听不懂吧?师父还没有把禅学点出来呢,禅学就是让人懂得和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人会无尽地从别人身上索取,同时又不相信别人,这就是人所偏向的一个原则和道理,这就是师父刚才跟你们说的分别心,对不对?想想看,去征求人家意见,不停地听人家说好的,但是又怀疑别人,不相信人家,对不对啊?现在我们的人是不是这样啊?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去问路,心里已经想好,这条路应该是从这边走的,当人家告诉你说,“你从这边走,然后拐弯,再从那边走”,你听着他在跟你解释,你心中却在想,“他是不对的,我应该从这条路走,不应该从那条路走”,不相信人家,还要索取,这就是现代人的心态。

            要打开无我的境界,就是包容社会。我们现在如果把自己的心胸打开,没有自己了,越是没有自己,就越是能包容每一个人和包容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事情你看不顺眼,但学佛人在提高境界,你知道这是人道。举个简单例子,当你现在到鬼道上去看一看,下面很多小鬼在做坏事,你知道他们都是鬼,所以都在做坏事,你不会跟他们闹,因为你的境界在人道。现在你把自己的境界修到菩萨道,你再来看人间的所有一切,你就不会伤心,不会难过,对不对?因为你知道菩萨道不是这样的,你的境界提高了,你就能够包容社会,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不通情达理,就是这样尔虞我诈,就是这样背后做了坏事阴人,这个社会已经是这样了,你必须要产生一种包容心,因为你觉得这个事情不是菩萨做的,不是正人君子应该做的。你这样想的话,你就能够跳出社会、包容社会,跳出个人狭隘的争斗,来包容对方,学佛人就是要这样。

           所以,对自然界的这种争斗也要放弃。我今天不跟谁斗,我今天不跟谁争,我今天就是好好地学佛,一切我都能够放弃,人间的一切善恶其实都是临时的善和恶,只不过是我们利用它走向我们选择的另一条路的基础。你们在考大学之前,在大学还没有毕业之前学过很多东西,今天用得着吗?很多人用不着了吧,任何所学的事物,哪有用得着一辈子的?但是,问题是你在读书的时候,你必须要用,这就是人必须要有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让你能够放弃一切自然界对你的威胁,自然对人的威胁是很厉害的,大家明白吗?

              我们以人为主的傲慢,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考验。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主,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考验。爸爸说爸爸是对的,妈妈说妈妈是对的,接下来就是争吵;孩子说孩子对,爸爸妈妈说他们对,这也是一种考验。这就是制造麻烦、制造矛盾、制造烦恼的基础。所以,人不能以自己为主,以自己为主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你已经是基础犯错了。禅学叫“无我、无人、无他”,连自己都没有了,哪来的他啊?连自己都没有了,哪来的你啊?连自己都没有了,那么什么样的人都会没有了,因为没有我了,也就不存在你我他。我也没有了,你也没有了,他也没有了,这就是人必须要经受一种比较痛苦的实际考验,认识人生,人不能以我为主,很多事情都是以我为主才会产生矛盾,产生烦恼。

               学习禅学之人,没有终结。学习佛法的人,实际上他是没有结束的,你今天学了,你不要说,我学到全部,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终结,没有结束,永远要学下去,因为你以为自己觉悟了,这恰好是你新的迷惑的开始啊。你不明白,你不能明白很多事情,想想看,不管是东方、西方的宗教,实际上都是要吃很多苦的,西方教也吃很多的苦,东方的佛教等也是吃很多苦。只有在苦修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修心、修行。一条平坦的路,只有人能走过去,人走过来,但到不了目标,而一条自己开创的艰苦之路,是别人没有走过的,它一定是非常的艰苦,那我们通过这条路,才能找到我们人生自己本身应该拥有的道路。

             我们修行不是修业。修业是什么?修业是把自己的事业修修好,把自己的善业修修好。修业是有目标的,我今天这个事业成功了,结束了;我今天修了这个事业,我修心修到求到了,成功了,我做了很多功德,我得到了,结束了。它有目标,它有前途,它有位置。而修行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你永远要修为下去,它是向着无边无际的目标在前进,因为菩萨的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顶峰的,是没有结束的,就是关系到灵魂深处的去向,因为我们学佛人要懂得修的是灵魂,我们的灵魂深处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去走,那就是修行。

          学佛人要明知不可取,却要改本身。我们在人间明明知道很难啊,但我们要做很多修行的事情,我们要苦修行,要忍辱精进。所有的一切都很难,想一想,就是跟人的沟通都是这么难。有时候是自己的孩子,妈妈却不敢讲话;有时候就是夫妻,一句很简单的话,爸爸妈妈都不敢跟对方讲;问一个问题要考虑再三,会不会引起其他的反响。

              人很难弄,人很难做,三个字颠过来倒过去都是难,“人难做,难做人,做人难”,做人是最难的一个,所以,学佛做人就是要摆脱人生的苦难,就是要脱离人间的烦恼,你才能做好人。你今天不把你本身改变,你怎么能够成为人呢?因为人有很多的缺点,所以,你学佛学了半天,如果你不懂得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懂得戒律,你是“无功德行”。也就是说,你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是没有功德的。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心,为了修自己的业,为了求某一件事情,尽管天天在做着一些好事情,但为己所求而修,那这个人是“无功德行”啊。把这四个字分开讲,是无功德行,你做了半天是没有功德的行为,然后就引出了“无所得行”。你没有功德的任何修行,你就什么都得不到,就叫“无所得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3#
发表于 2015-11-20 18:08:17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一门精进是为上


今天跟大家讲,众生和菩萨都是合二为一的。实际上,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成员受苦,整个家庭都很苦;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过得好,那么整个家庭都会好。众生跟菩萨的感情和关系是非常接近的,一家人有一个人不舒服,都会连累全家;一个众生有磨难,菩萨也会痛苦。一个菩萨如果没有慈悲心,他就不叫菩萨摩诃萨;我们今天是众生,我们学佛没有慈悲心,那么我们就不是菩萨摩诃萨,所以,菩萨就等于慈悲的象征。



那么,我们学佛人要想和菩萨合二为一,我们必须要首先拥有慈悲心,要舍去自己,去慈悲别人,这样的慈悲心称为慈悲极点。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舍去自己,再去慈悲人家,而不是单单地慈悲别人,不肯付出自己利益的人,这些人只称为一般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舍去小我,成全大我。也就是说,能够帮助到众生的人,他才是慈悲到了极点。爱他人要胜过爱自己,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只有菩萨可以以自身去替代众生的罪业,所以,众生的病自然就跑到菩萨身上去了。菩萨为众生牺牲自己,这是慈悲境界所为。



有一句话叫“山道多崎岖则羊亡”,就是说,山中的道路弯弯曲曲,这只羊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它在山上走啊走啊,永远停不下来,最后就筋疲力尽地死去。还有一句话叫“修行多法则丧生”,也就是说,人在修行的时候,因为学的法门太多,这个修一点,那个修一点,修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修成,但是生命已经没有了。这就是我们要懂得警惕,在学佛修心的道路上,自己不能摇摆不定。



我们有太多的人,觉得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也好,最后,自己真正的好法门就没有学到。修佛修法,不要再去追求和学太多的东西,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我们不要再去贪,认为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实际上,这个好有它的道理,那个好有它的原理,而我们这个好是有它的佛理,同样都是一个理,看你选择哪一个。所以,修法不要再去追求,要专一修一个法就可以了,专一修一个法门就可以了,你只要能够抓住佛性和本性,你就不会学偏。在学佛学法当中,你不管学什么佛,学什么法,你只要记住你是菩萨,你是佛,你就不会学偏。



我们众生,一生做错太多的事情。孔老夫子讲过:“吾不见,好德者也。”就是说他没有看见很有道德的人。孔老夫子又说:“正人君子,吾未见也。”也就是说,一个正人君子都看不到,有道德的人都很难看到。所以,一个人如果去学一点好人,做一点好事,只要坚持有恒心,这个已经不容易了。



众生在犯错之后,不觉悟者,虽是忏悔,但抵不过诱惑,又会犯老毛病的。一个人的毛病就是,自己犯了很多的错误,知道忏悔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他不能抵制自己的诱惑,这件事情对自己又有诱惑了,他又会犯老毛病。就像有些人碰到钱,他的诱惑来了,有些人碰到色,他的诱惑来了,他抵不过,而且他曾经做错过。过去他抽自己的嘴巴说,“我再也不做了”,但是,诱惑来了,他又会犯老毛病,这就是造成他一错、二错、三错,到最后还是改不了的原因啊。很可怜,这些人他不能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他不能改正,他就得不到真正的忏悔。



实际上,修心要从心里修。师父再三跟你们讲,学佛修心的人要从心里来修,要一门精进地修,从心里修,就是一个“诚”字;一门精进地修,就是一个“勇”字。大家要记住,一个人勇往直前,他就是拼命地在学习、在修行、在修心。



学佛的人,只要和佛相应了,你就能够成为佛。什么叫相应?你今天说出来的语言是佛言佛语,你今天做出来的动作是菩萨的动作,你今天所有做的一切,如果跟菩萨相应,你就能够成为佛。在平时,一个人的念头只要出现一点点善良的东西,这个时候菩萨马上就出现了。所以,要经常动善念,菩萨就经常在你身上,一动一个善念,菩萨就来了,一动一个邪念,菩萨又走了。在临终的时候,一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讲的就是靠平时天天做善事,做功德,学佛修心,不做坏事,那个时候一个念头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能量,他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直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不要经过中阴身,就是不要到下面去等待宣判,这是很好的。



不要去学太多的法门,要一门精进。师父跟你们讲过,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菩萨根据人间的八万四千种烦恼所应运而生的法门,实际上也是为了帮助不同的人量体裁衣的各种法门。就像现在开车一样,有的人买德国车,有的人买日本车,有的人买澳洲车,不管你买什么车,每种车上总有一些功能是你车上没有的,有的车可以自动关窗户,有的车可以自动开后门等,反正总有不一样的性能,不可能所有好的性能全部集中在你一辆车上,这就叫“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啊,哪有一个完美的人啊,哪有一个黄金是百分之百纯金的啊。要懂得,一门精进,就能即身成佛,因为你精进了,佛就常住在你心中,你就能即身成佛,显现七彩佛光,也就是说,你身上的彩光全部出来了。



我们学佛学法,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凭着自己记忆力好,多听一点,多学一点,到了中年的时候,也就是你要选择科目的时候,这就像小孩子读到高中的时候,你就要选择哪一个法门精进了。所以,人到了中年,要一门精进,找寻一位明师,定下自己的终身将修持哪一个终身法门。你们去看看,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意上,很多中途改行的人,他的生意,或者事业总做不过人家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的人,因为行行出状元,因为每一行都有诀窍,你想把人家的经验拿到自己身上来,很难很难,因为经验是靠着积累的。



年轻的时候要多闻,就是多听;中年的时候要单修一法;老年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就想一想求生往生——我今天学佛修心,我什么都不想了,我这么大的年纪,我还有什么好想的,什么这个法门、那个法门,没有什么可想的了,一心求往生,真的要放下自己。我们要懂得,到了老年,如果你还每一个法都想修,你都想做,你都想求,到了晚年你还以为自己身体好,可以赚钱,还能这样那样,最后,你是一个法门都求不到,你会这辈子什么都求不成。这就是师父今天上课开始的第一句话:“修行多法则丧生。”生命没有了,没有时间了,明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4#
发表于 2015-11-23 16:01:11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学“中观” 习“唯识”

       在人间有人关心你是缘,无人关心你也是缘。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人间有很多人关心他,那么这个人是有缘,那么大家都不理他,他也拥有着缘,只是逆缘。所以,不要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被人冤枉,知己难寻啊,你不如自己想一想,你有没有同体大悲?师父跟你们讲的每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地去想一想,经常有同体大悲的人,他就不会有很多的抱怨,他就会顺着逆缘找到善缘。

      同体大悲是什么?就是人伤我痛,用现代话说就是换位思考。所以,知人苦啊,会开悟,这都是师父讲的。你只有知道人家苦了,你自己才会开悟啊;看到妈妈生癌症了,就会想到她为什么会生癌症,那是因为她没有学佛,过去吃了很多活海鲜,就没有菩萨保佑啊。因为人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最容易迷失自己。感情上顺利了,事业上顺利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很顺利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就开始迷惑了,用现代话说,就是人不能被顺利冲昏头脑。

        师父跟你们讲,我们凡事不要常以为自己是对的,长期这样,自己就会害死自己,所以要学会自性皈依,之后,你要有觉悟,你的心要正,而且本性要干净,那么你就邪迷不住。什么意思呢?邪恶的念头,迷惑的思维,都不会常住在你的心中,也不会生出来,所以要正。

         我们做人要少欲知足啊,欲望越少的人,越能知足。我很知足了,我今天有一口饭吃,我感恩啊;我今天有个地方睡觉,我感恩啊;有这个人间让我来学佛,让我从这个人间能够直接进入四圣道或者西方极乐世界,那我要感恩啊,一切都在感恩中。在感恩当中,你才能自性皈依。所以,少欲知足,能离财色。

        自心皈依正,念念才能无邪见。自心皈依正是什么?就是你的心才会产生正念。你的心有了正念之后,你的每个念头出来才无邪见,不会看错,所以,以无邪见故。你的脑子里都是正的,所以你没有邪见出来,你这才是没有邪知,没有邪见故。

       不要人我、贡高、贪爱和执著。很多人以为自己不错了,做了很多的功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啊,经常抱怨人家怎么怎么不好,这就是自身的贪爱、执著的开始。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懂得解脱自己,要懂得度化众生。要想得开啊,我们在人间吃苦,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吃补啊,补什么?补你过去所为造成的业障,弥补这个漏洞。吃苦就是吃补啊,你虽然吃苦了,你补进去了。

         发菩提心,就是要将清净心转化为清净信,你的心首先要清净,你的信念才会出来。信念非常重要,师父让你们首先要心清净,然后才转化为清净信。《心经》里有一句话,“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大家想一想,这句话在佛法中的分量是相当重的,“以无所得”就是悟无所得,就是你悟出来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叫“悟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得不到的,叫“无得”。无得才能断烦恼,才能不执著。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什么事情都得不到,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悟无所得,他就没有烦恼。无所得就是无所住,你得不到,你哪来的心去住,又能住在哪里呢?你没有去得这些东西,你心中没有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怎么会残留和驻扎在你心中呢?

          无所得就是无所住,在人间的讲法就叫无所谓,没有了,无所谓了。不无所得,实际上你真正地把它看穿了,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得的,不无所得即得,你又得到了,你空了,那也是得到了,因为你得到的是空,空才能产生智慧,空才能储存智慧。杂念太多,哪有智慧长存?大家要明白,“以无所得故”,以无所得为修心的根,你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理解为没有的,你不要去得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这个就是你学佛的根,不贪就是根啊。一切皆空,想明白了,这一切世间物质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啊。佛法中讲了最重要的两点,一个叫中观,一个叫唯识。唯识是唯有意识。

       先给大家讲讲中观。中观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在当中去看,中观不在内,不在外。就是说,我们修心不要注重外表,也不要注重内心。不在外面,不在里面,那在哪里啊?那不就是在中间了吗?你看一个问题,不把它看成左,也不把它看成右,那你就中性地看问题了。人家吵架的双方都跟你讲对方不好,你不说这个好,也不说那个好,你站在中间了,这就叫中观。因为不常见,才能断见,我们不经常去碰到那些烦恼的事情,我们经常不去接触那些肮脏的、琐碎的人间的红尘之事,那你才能有断见,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喜欢说,“他说什么了,你告诉我?”他就开始有见了。断见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所知全部断掉,没有了,你才能中性,你才能中观,看到东西说没有看到,那就叫断见。很多修得好的人,碰到人家说,“他说你什么什么”,“哦,我没有听说啊”,他就断掉他自己的愚见。所以,在常见和断见中,就叫做中观。经常看见很多事情,根本不往心里去,似乎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一左一右,到了最后,你看见又没有看见,没看见又似看见。实际上很多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看见了吗?”“没有看见”,实际上他看见了。又有很多人说,“你看见了吗?”他看见了,却说“没有看见”,这不就是中观吗?看见了,我认为没有看见,知道的事情,我不认为它是现实,而是虚幻的,所以,我才会有中见开始,用现代学佛人的话说,就是唯物辩证法。

        佛法讲的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唯识,就是外面、外界、外尘,你身体以外的,全部都是空的,人的内部意识,是唯一的意识。也就是说,你心里的意识,那是唯一的意识,讲的是外空内有。你在外面感觉到的东西都是空的,都是假的,而你心中感受到的,那才是真的。师父举个例子给你们听听,人家告诉你,外面很冷,你在温暖的家里是不会感觉到寒意的,对不对?你开门出去,一股凉风吹向你的身体,那个时候,你的唯识就开始了,因为这是你的外表直接感受到你的心里的意识,那么这个意识就叫唯识,唯一的一个意识:我觉得真的是冷了。不是唯识的话,会不管人家说什么,他在意识当中是不会相信人家的话。师父为什么要你们学这些东西?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实际上这就是学佛的经典,否则你度不了人的,你不知道人家的意识当中在想着什么,你跟他讲得再多,拿本书,拿张光盘给他看,他的意识还是他本来的意识,根本度不了他,所以你们必须了解这些意识。内就是心,心有外心和内心两种,表面上讲起来,我的心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心分很多种啊,外心的感受就像这个心是指挥部,但是它又有很多指挥员一样,指挥员是谁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他的心就是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鼻子闻到的,舌头感受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和意念所能理解的这些来让你这个心来动,它们就是你的心变化的根据和条件。为什么有的人心会变呢?因为他听到人家讲得太多了,是不是耳朵听的啊?因为人家告诉他:“你快点过来看看,就是这个事情。”他眼睛一看,相信了,他转变了他的意识,所以他的心就开始转变了,他的意识开始转变了,所以就称为外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5#
发表于 2015-11-24 10:10:30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七


转:了解自性 舍弃邪念




要断习气,要断狂傲的心性。疯狂地傲慢,以为自己不得了了,我是全世界最能干的女人,我的英文是最好的。为什么会有比赛啊?就是因为他以为他是最好的,你以为你是最好的,人们就利用这种心理,利用比赛,来制造出无限的争斗。这个妈妈说:“我女儿是全世界最漂亮的。”然后,那个妈妈说:“我女儿最漂亮。”接下来,大家去选美吧,被人家评头论足。什么叫好看,什么叫难看?每个人眼睛里出来的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观点,没有一个基本的东西,都是人为的幻念所产生出来的直觉,这个直觉是因为你有幻念,不真实的念头才会产生这个直接的感觉。什么叫英文好?你的英文可能在这个领域很好,他的英文可能在那个领域很好,你们怎么比啊?对不对?你的鼻子长得好,有的人眼睛长得好,有的人鼻子、眼睛、嘴巴都长得不好看,但是组合起来很好看;有的人五官都长得好看,可是放在一起就是不好看。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种感觉,都是一种感受,你怎么能够把这些东西当真的呢?



要懂得,我们的心不正,意念就是恶;心正的话,意念出来都是善,我们在心中不能有一点点邪思邪念。你们今天对师父有一点点邪思邪念,觉得师父偏心,觉得师父对某件事情不够圆满、不够好,那么你们对师父的看法一定会走偏。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小时候对爸爸妈妈是绝对信任的,即便爸爸妈妈做错了,我们也以为爸爸妈妈是全世界最好的人,他们不会害我们的,对不对?那你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护和保护。如果你从小就觉得爸爸妈妈偏心,做人不好,你就会在心中离开你的爸爸妈妈越来越远,时间长了,你就没有爸爸妈妈了。你们今天跟着师父学佛,你们怀疑师父的话,你们会离师父越来越远,师父有菩萨管着的,你们有师父管着,也有菩萨管着的。师父没有你们幸运,为什么?因为师父只有菩萨管着,你们还有个师父管着,这个人间师父对你们做错的事情还可以经常原谅你们,护法神更加严格,你们要跟着师父好好学,要真心学佛。



愚者恋狂,很傻的人喜欢发狂;圣者离狂,圣人会离开颠狂。真正有资格的狂妄之人,他倒不狂妄;那些没有资格狂妄的人,到处去狂妄。也就是说,今天只要这个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个人就一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真正了不起的人是不会说自己很了不起的,对不对?圣人会说自己了不起吗?圣人是怎么来的?是大家都说他好,他才成为圣人的,而整天说自己是圣人,说自己好得不得了的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师父过去讲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的毛病,他们都说:台长啊,我爸爸妈妈都没有像你这么讲过我的。看见了吧?狂吧?你就在你的家里狂,你到外面,你在社会上,你哪有不被人家讲的?经过师父不断严厉地指教,他们后来被别人都很喜欢,他们也很感谢师父。其实师父付出了很多,这也是师父应该的。师父累啊,那个时候师父见节目主持人,见一个讲一个,讲到他们把自己身上的刺全部拔光、磨光,人见人爱,别人当然喜欢了,他们在社会上就会少碰到很多的麻烦,你们现在难道不是这样吗?



人不要去比较,去跟人家一比较,你就会产生嫉妒,因为人比较之后,输了,他一定会去嫉妒人家。如果小张和小王去比,谁修得好,一比较,如果小张差,马上就会生出嫉妒心,反之亦然。所以,不比较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比较的生活会让人产生贪瞋痴。修心修到后来,一定不能有邪心,不能有一点点偏差,一点邪思都不能有。你们对师父首先要信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连这点理念都做不到的人,你怎么能够跟师父学好佛?要自性,要自度。我有自性的人,我一定能够自己度得好自己,这样的话,你才能了解自己,你才能了解自性。一个人要能够了解自己,要知道自己是吃几碗饭的,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不要去揽在身上做,中国人有句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对不对?所以,要放下所有的心,真度自己,把自己所有的心全部放下,你这个人就是在真正地度自己。嫉妒心、瞋恨心、贪心,什么心都放下,你就是真度自己,这才是正见。



要用智慧去打破愚痴。聪明的人怎么会愚痴呢?有智慧的人怎么会颠狂呢?如果你不能打破执著、贪著,那你就是愚痴,就成为不能控制自己的动物,因为你不能控制自己,你要吵架就吵架,要发疯就发疯,要颠狂就颠狂。有时候很多人想不通想自杀就自杀,实际上就是不能控制自己,你才会成为动物,因为你是人,你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动物之所以是动物,因为它永远是愚痴的,因为它的愚痴,它才是动物,一个人如果愚痴,他就会变成动物。化解愚痴,是为行者,要化解所有的愚痴,你才是一个修行之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6#
发表于 2015-11-25 11:52:11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七

转:众生是道场


            师父刚刚给大家说没有无明要灭,也没有老死要灭。但实际上无明也是存在的,存在了又没有了,没有了又存在。再举个简单例子给你们听听,你们看看那个泡沫吹在空气当中,五颜六色的,有没有啊?在空气当中有啊。“嘭”一下,没了,现在明白了吧,你用不着消灭的,它自生自灭的。你们身上生出来的不明白的事情,随着一段时间你们就明白了;小时候不懂的事情,随着年纪长大就懂了。所以根本就没有无明,没有什么懂或者不懂,也根本没有老死。烦恼和菩提一样,没有烦恼要断,也没有烦恼要尽。因为烦恼本身就是空性的,也就是说烦恼本身就是没有的,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师父讲得够清楚了吧,用现代话讲叫哲学,佛菩萨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你们要明白烦恼来也空空去也空空,都是你自己找出来的,本来无定性,所以它就是空性。连聪明和智慧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也是空性的。所以人的小聪明没有用的,一个小聪明出来之后,以为自己很伟大,以为自己做得很好,最后“嘭”没了,还有吗?烦恼没了,小聪明也没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没有烦恼了,有烦恼的人还会有智慧吗?有智慧的人会有烦恼吗?你们好好想想吧,你们的智慧都到哪里去了?都到平时的动小脑筋上去了。为了人间的一些名闻利养、尔虞我诈——每天都在做这些事情,境界会上升吗?

            很高深的大乘菩萨的法理就是——众生是道场,烦恼就是众生。师父帮你们一件件解释清楚,你们真的听不懂啊?为什么众生是道场呢?因为有众生的地方就会有烦恼。那么举刚才同样的例子,我们小时候数学老师经常讲这个等于这个,所以这个就等于那个。现在我就是告诉你们,众生就等于烦恼。比如说人和人在一起为什么会有烦恼啊?因为人跟人在一起之后你说我说,把烦恼就说出来了。如果你们都是哑巴,你们在一起你看我看,就把烦恼看出来了。看看这个人不顺眼了,看看这个人比我漂亮了,看看这个人穿名牌了,看看这个人很讨厌了,毛病就看出来了。所以众生就是烦恼。只要在一起你们的烦恼就生出来了。所以很多人吵架的时候说:“我最好不要看到你,你也不要看到我。”想想就知道了,看到就来气,看到就是众生,众生是烦恼啊。今天我看到你们这批众生,我烦恼就来了——这个没学好,那个在家里那么可怜,那个身体不好还要去打工,那个过得一塌糊涂,这个还住在医院里插管子……烦恼来了吧,是不是“众生即烦恼”啊。

       “烦恼就是众生”,同样的,烦恼就是众生生,因为所有的烦恼都是由众生生出——就是人生出来的。世界上本来这个烦恼是没有的,是人生出来的,是众生生出来、养出来的烦恼。就像一个女人生出来一个孩子,养出来一个孩子一样。

        师父用现代话讲,烦恼是你们自己编出来的。有什么烦恼啊,人不就是这么回事吗?有什么可以烦恼的,烦恼你也得过,不烦恼你也得过,还不如不烦恼;想不通也得想,想得通也得想,你还不如不想——这就是菩萨的智慧,这就叫智慧。听得懂吗?比如今天你家里一大堆事情,你拼命地想象,你想得出什么事情吗?你解决得了吗?就算你欠别人很多钱,你脑子里拼命想,你能还得出来吗?放下吧。第一放下,不是不叫你们去想,而是叫你们放下之后脑子空了,它就会有好的东西出来了。

        师父举个吃菜的例子给你们说说,好的山珍在下面,上面总要弄点围边,弄点蔬菜,你总不见得只吃边上的围边、蔬菜吧,你要看看下面真正好的东西——也就是深处的良心本性才是你最好的东西。所以师父给大家讲,你们既然能把这个烦恼生出来,养出来,造出来,编出来,你们就要有这个道场,就要靠你们众生自己去去除烦恼。你把这个孩子养出来了,你就必须把这个孩子教育好——这就是白话佛法。你把这个烦恼生出来了,你就必须把这个烦恼去除掉。

       “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众生有业障,众生才会生出烦恼。那么烦恼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因为你们有业障,如果没有业障你们怎么会生出烦恼啊?如果是个圣人,他业障没有,你说他会有烦恼吗?

        因为众生有烦恼,他才会有污染。是先生出烦恼,后来才有污染,这点你们要搞清楚。怎样叫先生出烦恼的?比方说,我烦恼这个孩子怎么教育,那么你的心灵就有污染了,接下来你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有污染了。怎么污染的?“唉,这么麻烦,随他去吧,学校里老师天天告状,我也没办法了。”跟老师说:你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你们要报警你们就报警吧,爸爸妈妈拿他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他这个烦恼已经成为事实了,才会造成他心里的污染。污染是什么?他对孩子丧失信心了,丧失教育的这个念头了。所以他心中就会不开心了,污染就来了。污染就是他不愿意教育孩子了。你把麻烦生出来了,你又不愿意去照顾这个孩子,听得懂吗?你把麻烦找来了自己又不想去处理,这个时候你心中就会有污染。因为你有污染,你才称为众生啊。

               所以说众生难度,因为众生痴迷啊。众生为什么痴迷?因为他们心中有业障。太多无明,人就会愚痴,所以要学会无我。无我的道理很重要,哪里有众生你们就要学“无我”和“空性”的观念。只要有人的地方我们就要学会没有我自己,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你有“你”,你被人家排挤了,你就会难过。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嫉妒,你有“我”,你就会被人嫉妒;因为有众生的地方就会有恨,你有“我”,你就被人家恨上了。所以必须把“我”去除,去除“我”才会产生性空。性空就是你的本性已经空掉了。

         如果你的脑子里只想着众生而没有想到自己,人家怎么对你这个“我”字来攻击呢?人家要骂你,你说:“‘我’都没了,你骂谁啊?”人家要嫉妒你,“我”都没有了;人家要恨你,我从来不恨人家的,因为“我”没有了。如果有“我”,你就会产生烦恼,“我对你已经很好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我不好?”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搞不懂,所以我很生气。这都是因为有了“我”字。听得懂吗?

         所以大家要明白记住:哪里有众生就应该无我,就要法性空。什么是法性空?就是我们活在这个法界里面,我们这个性就要空。众生也是法,因为众生生在法界里面,他一定会有法界的这种业障。那么法界是怎么产生这种业障的呢?因为是因缘所生。所以因缘也是无自性的。比如今天我跟谁有缘分了,这个因开始了,然后我跟他好了,这个缘分生成了,等到一段时间我们又不好了,这个缘分就灭了。

         因缘也是无生无灭,实际上表面看起来今天有这个因缘,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因缘就没有了。没有因缘的时候你不就是没有生出这个因了吗?比如爸爸妈妈把自己从小养大,那个时候是不是有因缘啊?但是因缘到了最后呢就没有了,爸爸妈妈死了,还有因缘吗?没了。那么就等于没有生出来过,对不对?等到一定的时候你什么都忘记了,自己也要死了,就连自己这个因缘也没了。所以没有因缘生出,也没有因缘灭度。师父在给你们讲佛理啊,讲哲学的东西,无生无灭就是没有生出来也没有灭掉。缘分实际上它没有生出来,它也不会灭掉。今天你不去惹他,他就不会来惹你,这个因你没有种下去,你这个缘分就等于没有。有什么自性?我没有生出来这个,我也不用把这个事情灭掉;我没有生出烦恼,我有什么烦恼可以去灭啊?所以要学会无我。

          众生就是道场。因为有了众生,我才能学会智慧;因为有了众生,你才能有这个道场,所以烦恼就是道场。因为众生有染,但是如果众生能够在无我的观念面前,众生即为菩提。你们要好好用功的,你们不长智慧,你们就长愚痴。道理很简单,一个人不学好,他不就很容易学坏了吗?整天学坏的人能学好吗?有智慧的人能做出傻事情吗?烦恼不就是傻事情吗,每天想不通不就是傻事情吗?有烦恼的人会有智慧吗?是没有智慧的。你们一定要好好学啊。你们眼睛看着我也没有用啊,要学、要去理解,听得懂吗?如果在这里听了,回到家干什么照样干什么,贪瞋痴照样有,甚至有的回到家里照样玩游戏,照样在网上看小说,你有看小说的时间为什么不能看看师父的《白话佛法》呢?你们说这种人会有智慧吗?有烦恼的人就是没有智慧。

          师父告诉大家一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凡是你有烦恼的话,你就要利用本性里面生出的智慧来克服它。因为你有因缘果报,心中有染了,你才会生出生灭之心;如果你心中一直光明磊落你就不会生出生灭之心。什么叫生灭之心?因为你生出来这个心了,你又要去把它灭掉;你今天生出这个烦恼了,你又要把烦恼去灭掉,这就叫生灭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7#
发表于 2015-11-27 16:47:39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追寻人生更高境界的理念


             我们要顺应自然,要感悟人生的真理,顺应自然就是顺应缘分,缘分来了就去做,缘分没有了,也不要难过。感应人生就是感悟人生,要悟出人生的道理,我这辈子到人间来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是为了什么而来的?虚度年华、吃喝玩乐?快乐风流一时?争名夺利?这些都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意义。我们真实的人生意义是借假修真,我们只有借着这个假的身体,把我们真正的佛性给修出来,这就叫感悟人生,不断地摸索着精进,摸索着,虽然有障碍,但还要拼命地往前跑。举个简单例子,你们走路要去找寻自己家里丢失的人,失散的时候怎么办?前面没有手电筒,嘴巴里在叫,还要拼命地奔跑,自己还容易跌在泥坑里面,摔个半死再爬起来。实际上,我们人生就是要摸索着进步,摸索着精进,就是不断地拼命去做这件事情。找寻母亲的时候谁都很精进。
           解析真理的真实价值,什么叫真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能够说出很多理由出来,他认为那就是他的真理,而真正的理是什么理呢?是佛理。什么是真理?你掌握了佛理,你就掌握了真理。

        师父跟你们讲,真理的真实价值是什么?价值就是它所用的范围。比方说,这个东西价值连城,因为它的范围在那里放着,它的范围是人所周知,所以它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价值很重要。我们说在人间这个物质世界当中,我们都谈论价值观,实际上价值观,你认为它是好的,它就是好的,你认为它不好,它就是不好,那就是你个人的价值观,明白了吗?你认为它是值钱的,它就值钱;你认为它不值钱,它就不值钱。所以,我们要见证本质,印证佛性。见证本质就是你看一个人要看他的本质啊,这个人到底好不好?是不是学佛?你看看他的本质到底是不是好的。印证佛性,就是看到本质之后,你才能知道这个人到底有没有佛性,到底好不好,所以人家说,我看到你的本质了,你这个人很善良,你的良心很好,你就是个好人。
            学佛中我们要懂得自由支配时间,这又讲到人间的东西了,自由支配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说:“我没有时间啊,因为我们在学佛,我们现在是居士啊,我们学佛很难,没有时间。”实际上,自由支配时间,自由在你的心。你的心随时想念经,你就能念经,你的心随时想拜佛,你就能拜佛。时间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是可以挤出来的。很多人六点钟上班,四点钟就起床念经了,不想念经的人,他有再多的时间,也不会念经的。

          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人家明明有件事情叫你去约会,你今天懒了,不想去,你明明有时间的,你却说你不去,对不对?如果你今天没有时间,可是有一件事情对你很重要,哪怕只有半小时,你也会拼命地冲过去,把这件事情做完,再拼命地冲回来,这就是你自己支配时间。

            实际上,支配时间就是财富和智慧的本身。你们都不懂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善用时间念经,善用时间做善事,你说这个人有没有智慧?这个人做了这么多的善事,念了这么多的经文,你说这个人会不会有财富啊?他本身已经拥有了财富和智慧,他才能自由地支配时间。我们现在把时间全部用在救度众生上,你拥有了智慧,你一定会拥有了财富啊。因为你知道,今后将来走的时候,我们要回到观世音菩萨母亲的怀抱,你这不是叫智慧吗?你在拼命地修心度人当中,你得到了多少?这个难道不叫财富吗?

         所以,修行要用有限的生命和仅存的一点时间去完成无限的生命真谛。师父今天跟大家讲这个课是有道理的,希望大家珍惜时间。师父发觉很多人还在浪费时间,把生命浪费在无谓的空间里,师父希望你们好好地支配时间,希望你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和仅有的一点时间去完成无限生命。无限生命是什么?就是那个永远不会死亡的生命,那就是我们在天上的慧命。真谛是什么?真正的根啊,学佛要学根,你学佛学了半天,还在说三道四,说这个不好,说那个不好,你不是在浪费你的慧命吗?你不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吗?这种人很可怜啊。

         我们要从戒定慧开始,去除我们自身贪瞋痴的习性种子。学佛的人,都会说戒定慧,都会说贪瞋痴。实际上,这六个字是相辅相成的,有戒律,可以戒掉你的贪;你的心定得下来,你就不会恨;你开了智慧,你就不会愚痴了。所以,贪瞋痴三毒,可以用戒定慧来消除掉,习气的种子要把它灭除,所以,我们要转化根深蒂固的贪瞋痴。
             师父跟你们说,为什么贪瞋痴三毒这么厉害?菩萨讲佛讲法讲了很多年,都离不开讲你们的贪瞋痴啊,因为我们在根性上有这三毒,这是我们累世积累的东西,根深蒂固。每天的工作,我们有时候只是为了得到肉体的生存和延续,是不是这样啊?你们每天工作不就是为了身体吗?为了肉体的生存和延续生命吗?赚点钱,这属于物质上的追求,所以,打工的人都是属于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这么说起来,很多人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出家,把自己的家庭都抛开,为什么?很简单,他不要追求肉体的生存和延续,他只要追求精神上和慧命上的崇高享受和一种寄托。

         学佛恰恰是追求精神上不朽的自由,不朽就是永远不会坏的自由啊。精神上自由了,开心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做不到的事情想想也开心啊。有的人想都不敢想自由,有没有啊?这不就是在精神上没自由了吗?你自己想一想,去想某一件你想做的事,没有人知道你在想的事,你都不敢想,你说你精神上有自由吗?肉体一定会腐烂变坏,精神层面却是永恒地存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了,他永远不会腐烂,所以精神永存很重要。为什么流行歌手唱了几年没有人知道了,而我们的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还有这么多的菩萨,为什么几千年了,大家还在膜拜他们?大家还在恭敬他们?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永垂不朽,不是他们的肉身,而是他们的灵魂。
        如果能够把修行融入到你的生活、工作当中,那么你的修行即是功德。念经是不是工作啊?师父看在这里念经的人挺好的,就像上班工作一样,师父看到里面有人念经就开心。修行即工作,那才是大圆满。也就是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的时间很长啊,每天除去睡觉的八个小时,还剩十六个小时,如果你能够十六个小时一直念经,挤出很多时间念经,你们就是工作大圆满。
          如果整个世界大家都念经,就不会沦为庸俗空洞世界,一定会创造出更高层次的人生理念。师父告诉你们,要从佛法的理论当中来懂得这些东西,因为现在的人间是空洞的,菩萨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有色世界是空的,对不对?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不就是空的吗?为什么还要加上“庸俗”二字呢?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当中,在这个有色世界里面,在这个红尘当中,他本身就是非常地庸俗,一定不能创造出很多更高层次的思维和境界。也就是说,你在档次很低的人群那里,一天到晚夸耀自己,你这个人就永远不会提升自己的境界。只要一个人对你们讲“我怎么样了,我怎么样了,我多有本事”,这个人一定没有本事。有本事的人是不讲的,才叫真的有本事。
        在人间来讲,很多人把高境界作为一种理想,对不对啊?我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加油等很多事情都是没有人管的,电话亭等都是干干净净的,有些地方的人就是境界不高,电话亭的电话线被剪掉,加油完了就跑掉,这就是物质世界的硬件好,但是人的脑子这个软件出了毛病,人的境界和思维像电脑的软件一样,要跟进、调整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8#
发表于 2015-11-30 12:06:51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七

转:随缘而定


             今天跟大家讲,每一个修行的法门都会关注一个“定”。不管谁学什么法门,实际上定是非常重要的,心中有定,定中不乱。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定,他定不下来,他一定会乱,心会乱,行会乱,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修成心中有定,定中不乱。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不要乱,偏心不侵啊,因为当一个人心定得下来的时候,他思维中的一些不正想法和意念就不会侵入他的心灵当中,他的心就会更加地稳定。修心就是修的一个定,人的心定得下来,才能稳得住,才能修得好佛。只有定,才能修好心,你的心如果一乱,你就不是在修行的行列中。实际上,佛法讲的心定,就是禅定。

         师父跟大家讲,人生就是一种旅行,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从开始到人间、到结束,它没有起点,因为人走了,接下去新的投胎起点又开始;新的起点开始,又接近终点。人生是没有终点的,只有假设的生与死,没有生出来就是起点,死就是假设的终点。人类就是在地球上的过路客,人生之苦实际上就是他们过去生中的果报现前,今生之乐也是前世的果报,今生之苦也是前世的业报,所以,修行学佛人不应该违道地旅行下去。也就是说,我们到了这个旅游点,我们到了这个人间,我们不能违背这个道,这个道就是佛道。我们不能离开佛道,不能离开良心违心地“旅行”下去、生活下去。

          苦和乐都是由因缘而定、而生。苦和乐都是由因缘而定出来的,也是由因缘而生出来的。这种苦和乐是一种感觉和一种感受,这种感觉和感受都是暂时的,都是不长久的,因为这些苦是由于你种的因而产生,又由于你自己随着缘而定。所以,我们说,随善缘做善事,我们得到善果和善报;如果我们天天去随恶缘,那么你的因缘就会随着苦难而生。

          人间的因缘均是无常,胜败和毁誉我们不必太执著,所以要随因结缘。什么意思呢?今天我得到了这个因,那么我就好好地把这个因种下去,往善处去种因。我今天得到了这个善因,我就要随缘地去做,不要违愿、违缘,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和意愿去做事情。随缘用心,随因结缘,就是合乎自然之心。什么意思呢?比方说,马上要过年了,新年又到了,很多人拼命地想把自己的年龄拉住,留住青春,那叫“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实际上,我们应该拉住自己的心和性,不要让自己的心和性无谓地去追求那些本来是世事无常的因缘。
          我们要懂得,合乎自然之心,就是我们做什么、学什么都是非常自然的。人生在世,万事万物均是皆空,我们学佛人无所求,就是正修、正行。我们天天说无所求,我们都不知道“无所求”这三个字是多么地重要。如果一个人无所求了,他就是正信,他就是正行啊。如果你们今天还在求着什么,那你就不正。如果你今天还有很多的欲望,那你就不是正修。如果想明心见性,就是让自己心里非常地明白,经常看到自己的本性,首先就要在人间先学会不怨恨,而事实上我们天天在怨恨当中度过,所以不要怨恨,要惜福,要随缘啊。要无所求,这样你就会有正念在心中常住。有正念不容易啊,很多人经常问师父:“我学的佛、学的法是正是邪,我自己不知道啊?”他说他正,你说你正,那么你自己只要想一想,我是不是一个惜福的人,不怨恨别人的人,随缘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学得比较正。
          我们在人间的这次旅行当中,内在的根灵就会滋长。什么叫根灵?根是指学佛的根,本性的根,佛根。灵是什么?根就是学佛的基础,如果有灵气在上面,它就会动了。就是说,这个人只要慈悲心一起,触到他的根处了,接下来,他就会越来越慈悲,这就是他的灵动性开始了,叫根灵,所以,本觉的自性就会看见。就是说,你本来拥有的、觉悟的、自己的善良的本性和佛性就会慢慢地开始明白。本觉的自性,就是每个人都有的自己本来的觉悟的根性。就像这个人劝他劝不醒,但是换一个人为什么一劝他就劝醒了呢?因为他本性的觉悟还是在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9#
发表于 2015-12-1 10:06:20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善尽祸至 灾尽福至


              去除魔性,佛性自现,心中不能有魔,佛性才会显现出来。心中善良的人,他没有坏心眼,心中有坏心眼的人,他不会善良,这个就是道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自性的变化,而不是外来的。如果你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贪,控制好自己的瞋,控制好自己的痴,那你的心就是佛性,这一切是不是自己变化的啊?如果你控制不好这三毒,那你就是魔,这不也是你自己变化的吗?跟别人有什么关系?你不贪、不瞋、不愚痴,跟别人有关系吗?恨不是你自己在恨吗?愚痴不是你自己在愚痴啊?贪不是你自己在贪啊?你不贪谁贪?学佛修心能够增加福分。一个人说你没有福气,怎么样让你有福气、增加福分啊?那就是要学佛修心啊。如果你做好人了,修心修得好了,你就能生出福分,能够生出净信。净信是什么?就是非常干净的信念,连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啊。

             人的信心有两种,用现在话来讲,叫正能量和负能量,当一个人拥有负能量的信心之后,他说我一定要做官,我要给家里争面子,这个官我做不到,我誓不为人,这就是负能量。我一定要发财,我要让看不起我的人看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这也叫负能量,因为你的信心不干净,你是为了自私,为了人间的很多杂念而有信心,很可悲啊。正能量是什么?比方说,我过去对爸爸妈妈不够孝顺,我现在懂得爸爸妈妈把我生出来养大很不容易,我想对爸爸妈妈好一点,我从现在开始每天给他们念经,让菩萨保佑他们身体好,这个就是干净的信念。虽然我已经念了很多经文,但我还是坚持天天念,这就是净信,这就是正能量。

            常有净信的人,他能够正见。知道什么叫正见吗?就是正确的见解。为什么这个人回答人家的问题总是比较正确啊?因为他有净信,干净的信念。举个例子给大家听,我很爱自己的母亲,我一定要为她多念小房子。那么有人跑过来对你说:哎,赌博很好,可以多赚点钱养你妈,赌博赢了后你可以用钱孝敬你妈。你说他会去赌博吗?因为知道干净的信念,因为有正见,所以他不会去做那些不正见的事情。因为长期正确地看问题,能生出恒心,就是永恒的心啊,明白吗?坚持正确的信念让它出来,就是长期的正见,生出恒心就是坚持长久的信念。要学会放下,学会放下就是不去计较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的得失。今天我得到了,我无所谓,今天失去了,我也无所谓,这样的人,才能有信心,才能一直坚持有恒心地学佛。

          学会放下的人就会去除障碍和烦恼。很简单,障碍来了,放下;烦恼来了,也放下。很多人问师父:“师父,这个事情要怎么办呢?”必须要烦恼,我可以不烦。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跟那两个人在搞是非,结果要上法庭,告他的人说:我很烦恼,我在告他。那么师父说:你放下吧?怎么放下呢?你就不要去告他,一旦你不告他了,你马上就不烦了,吃亏一点呀,大家让他一点,该给他的钱就给他,不就结束了吗?反过来还有一个人问师父:师父,那我被他告了怎么办呢?你叫我放下,他不放下啊,他继续要告我怎么办呢?他告我,我烦恼啊。你讲得很对,那怎么解决呢?那就找自己的律师跟他去谈,满足他的要求,叫他不要去告了,就这么简单。他不告你,你不就不烦恼了吗?人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肯吃亏,就像很多人一样的,我的房子卖不掉,我很烦恼,不是房子卖不掉,而是你不肯降价啊,因为这个价钱在你心里一直不肯降下来,你就会增加烦恼,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要认清修行的目的。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放下解脱,就是要学会吃亏,才不会受别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勇于吃亏的人是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影响的。师父告诉你们,要多学会吃亏啊,吃亏就是便宜。多少人吃亏了,他们会真的吃亏吗?小时候班级里的同学就是,两个人争当一个班干部,这个同学找老师讲了很多,那个人也找老师讲了很多,老师从两个人那里知道他们两个人都有很多缺点,觉得这两个人都不适合做班干部,结果没有争的同学上去做了班干部。这就是说,当那两个人在争的时候,你不声不响好像吃亏了,你没有争,但是事实上,你会吃亏吗?所以,跟人家去争是最傻的了,你讲别人不好,人家会讲你不好,老板听了,知道你们两个人都不好。为什么过去有些老板的方式方法就是喜欢你们两个人关系不好,老板就能知道你们两个人的缺点,所以,人不要觉得自己吃亏了,吃亏就是便宜。

           一定不要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就算人家说你,你也不要去说他,人家再怎么样对你,你还是一个修行人。修行人不怕吃亏,学佛人不会计较,如果你们今天还在斤斤计较,你就不是一个学佛人。多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你们知道会得到什么吗?你们得到的是心里平安、心中平安,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们去帮助了别人,这个人会弄你吗?不会的。这个人会害你吗?不会,你是不是平安啊?这个人过去对你很不好,你去帮助他,你回到家里后会感觉很安全,他一定不会再搞我了,因为我帮助了他,我很开心,是不是心中平安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去善待对你不好的人,你会得到心中的平安。他对你不好,你对他好一点,你心中对这个人虽然还有气,他还是对你不好,但是你心中已经很舒服了,你知道他不会再恶搞你了,求得平安就是有福气,平安就是这么来的。

             生命中如果你有福气,你享受了,这是缘分。如果今天你有点福气,那是享受的缘分,不要把这个缘分用尽,因为这些都是善缘,善缘用尽了,那么你就会有恶缘开始。当你享受善缘的时候,你不会有灾的,当你拼命地去求福的时候,这种福不可靠,因为你是硬求才把福求来的,你享受了,你就要当心灾祸了,灾祸很快就会接近你,所以当一个人拼命地求啊求,求到了,接下来,灾祸就来了。举个简单例子,命中没有的,你拼命地去求,求来了之后,你这个人没本事,求来了当局长,要知道,你开心的那一天,就开始埋下了祸根,要知道有多少有本事能够当局长的人会嫉妒你啊?多少人想把你拉下来?多少人开始讲你的坏话?你不就是埋下了祸根吗?如果你这个人的确是好人,是当局长的命,的确是有领导才华,你做了局长,你平安了。如果这个局长是你拼命地去争来了,还去打通过关系,你即使做了这个局长,很快地你还会下来的。师父跟你们说,想去除灾祸,就要不去贪、不去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主题

1

好友

59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20#
发表于 2015-12-4 15:11:44 |只看该作者
白话佛法

转:皈依自性三宝


                 要学会懂得克服逆境,学佛不要停。今天有一点逆境来了,明天又有一点烦恼来了,我就更要好好地修持。每一天、每一时,我学佛快快乐乐,拥有佛性,增长智慧,我把每一个逆境都作为增上缘,就是增加我上进的一种源泉。越有困难,麻烦越多,矛盾越多,我的智慧就能够开发得越多。佛法界有一句话叫“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有烦恼了,你才会滋生出智慧来克服它,你没有烦恼,你就爬不过这座山,越不过这个坎。师父希望大家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时候认为,我们离什么事情都很远,实际上,无论是生与死的距离,其实时间都很短,有时我们经常觉得生在这个世界上,离死还远着呢,人就在懈怠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师父刚刚接到一位法师打来的长途电话,法师说他一路上都在思考,在回想这几天在观音堂的事情,感悟很多,触动很深,跟师父讲了很多,很不舍得师父,他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地对他关心,什么是真正地使他开悟,这是由心来理解的。刚刚还在一起,第二天又离开了,天各一方,我们人不追求距离的远近,实际上,我们经常以为佛离我们很远,其实佛就在我们的身边啊。我们一直不知道,佛在爱我们,佛天天在帮助我们,连一个小小的事情,佛都是在这么关心着我们。

          很多信佛的人,一直盼望着佛菩萨能够出来救我们众生,但又不相信佛菩萨会救我们,这就是人的迷惑,他才会颠倒,所以,迷惑和颠倒是放在一起的。一个人只要迷惑了,接下来,他一定会做错事情,就是颠倒了,怀疑菩萨灵不灵。有时候,他也会用一些佛教的言论跟你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不知怎么修,不知怎么学。实际上,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你又怎么能够拿佛菩萨的经典来实践呢?不能拿佛菩萨的经典断章取义,要懂得佛和佛性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心中,不是在文字意义上的佛,也不是书籍和经典当中的佛,要知道,佛真正出现在你们的面前,就是你们的心佛。心中有佛,就是如是观,你就拥有了心佛;心中有正佛,你就拥有了心佛。

        我们一进入这个世界,就是进入红尘,生老病死,财色名食睡,喜怒哀乐都是不长久的,必须要看破,必须要放下。我们生出来到人间是幻觉,等无常一到,我们在人间的名闻利养全部都会化为乌有,所以,一定要在人间不执著。师父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不执著的人,不会产生怨恨心,一切随缘生。

          学佛就是学纯、善、美,纯洁、善良才能显示出你的美丽。美并不需要理性,在心灵自由的时候,美就会自然地涌现出来。帮助人家的人,学佛的人,用不着你跟他说,他自然就会帮助人家,这是自然流露的美德。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也是美的基础,而现代人的自私、贪婪、凶狠、奸诈和失信,实际上已促成了人类在无常的这个世界当中任意妄为,已经恣情纵欲,已经离开了人本来就具有的“仁者爱人”的原则,“仁者爱人”,就是佛法界所讲的慈悲的表现。

          正义者是忍,一个人如果说我是很正义的佛,我学佛很正,这个人一定是能够忍耐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忍耐,经常跟人家争吵,指着人家鼻子骂,这种人实际上不能成为佛,这种人绝对不是正信的。

        我们要不想自己,只想着众生,我们不要只想自己,我们要懂得只有为了众生而做任何事情。君子不可取不义之财,就是学佛人的利生之基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你是正的,你绝对不会乱来,不会拿那些不义之财,这实际上是学佛人的利生之基。你要做一个人,首先你要懂得,你不能拿人家的不义之财,这是你做人的一个基本点,所以叫利生。

         人的一生很短暂,名和利瞬间就消失,我们得了人身,我们放纵犯戒,不知悔改,命中随业轮回不断。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样轮回啊,今天吃了这个苦,明天还会吃这个苦,后天还会吃这个苦,就是因为在轮回当中。我们不知悔改,不知悔改的人,就是不知道超生出苦。一个不肯改正自己身上毛病的人,实际上这个人就是不想有幸福,就是永远在痛苦当中活着,正因为痛苦折磨,所以这个人不开悟,才不肯改他的毛病。师父为什么对弟子这么严格,就是要你们改毛病,天天要改,你们就不会沉迷在痛苦之中。有人得了人身,一生在寻找着解脱之命、解脱之道,但是人生苦短,还没有找到解脱的法门,又开始轮回不休。想一想,时光短暂,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皈依的事情。因为很多人问心灵法门皈依的事情,实际上在家居士可以先做自性皈依,叫自皈依。皈依佛就是皈依觉,因为佛是觉悟的,所以皈依佛,你就是觉悟人,佛是觉者。皈依法,就是皈依正,正是什么?因为佛法是正法。皈依僧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还不是僧人,我们就是皈依自性干净、清净。学佛的三皈依,就是我们居士应该知道的觉、正、净。所以,皈依自性的佛性,就是自皈依。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佛性,佛陀说,天地人之间,人人具有佛性,这个就是懂得佛性。
   
           我们来到人间,应该“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什么意思呢?我们人来到人间,我们没有沾染到人间的习气和污染,我们就是不见相而见。不来相而来,我们来到了人间,我们没有看见那些污垢的东西,我们来到人间,我们像没有来过一样,似来非来,非来无来。不见相而相,在人间看到的人间的物质,我们犹如没有看见。我们来到了人间,我们等于没有来过,我们去到了什么地方,我们等于没有去过,因为它都是幻觉,哪有什么来啊?你来到哪里了?因为你已经回去了,你就无来,对不对?因为你没有来过,你就不存在要回去,你因为回去过,或现在你已经回去了,那你等于没有来,实际上,这个就是告诉你们一个理念,人生就是一个“空”字。
          学佛人天天说放下、要空,师父为什么要告诉你们这两句话呢?就是让你们要懂得什么叫真正的空。一念思此,就是断啊,就是想到,“哎,人是空的”,你就开始有斩断烦恼的法宝了。如果你脑子里想到,这个世界的一切来去无常皆是空,你就心中有断意,就是断烦恼的意念开始拥有了。有中似无,无中又有,就是断绝两边的“有”和“无”,什么意思呢?就是左边是有,右边是无,那么这个有和无的关系是,有了就会没有,没有了就会有,有中似无,无中又似有,这就是空。有了会没有,没有了又会有,即空悟了法。我能够想得通,想得明白,我就是开悟,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就是悟空。你们天天说孙悟空,你们还不知道这个法意就是悟空啊,叫他开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我的微博|手机版|Archiver|caisg Inc.

GMT+8, 2024-6-13 21:49 , Processed in 0.0725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